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利用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升级的实现条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从中观层面看,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和创新产出是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传导路径,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人均GDP和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作用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3)数字经济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随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与人力资本提升呈“边际效应递减”,随着互联网端口接入数量的增加呈“边际效应递增”,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长效作用机制;(4)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本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地区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异质性分布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3.47%;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按中介效应占比由大到小对四大地区排序的结果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模式驱动农村三产融合;行业协会可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性平台、构筑示范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支持;东部地区政府和生产性服务业应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俞婷婷 《对外经贸》2021,(4):123-129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型创新动力,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内源作用。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选取2006—2016年省级层面十二大类(HS码)的贸易数据,并以技术创新和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并且通过引领技术创新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实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初级人力资本效果不显著,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对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市自治区的数据,对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与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各省农业资源禀赋有关,进而提出数字经济驱动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片区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交界地带,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以武陵山片区6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对武陵山片区65个县域2006-2015年间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武陵山片区65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最后提出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是顺应全球低碳转型、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4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算数字经济和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的数字经济推动作用明显高于非一、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3)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城市蔓延、降低碳排放和促进技术创新,助力于我国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4)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呈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应大力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但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地区异质性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应建立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以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选取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水平,并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以及异质性分析,深入探究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升级,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异质性,在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驱动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据支持,在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该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渠道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不但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升级,还能够通过促进创新能力对制造升级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5~202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总体作用、异质性影响、间接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当技术创新水平小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发展不能提升我国及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当技术创新水平大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及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快速提升;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地区应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数字化提升各地区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相对贫困治理有效路径,对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可为长效脱贫注入强大动力。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测度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缓解家庭相对贫困,降低家庭因遭受相对剥夺而陷入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滞后变量法缓解潜在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在农村家庭、中西部地区家庭、户主年龄未超过60岁和受教育年限较长家庭中对相对贫困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就业创造效应、金融赋能效应、人力资本赋能效应缓解家庭相对贫困。为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的减贫效应,未来要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强化数字经济在促进就业增收方面的作用;灵活运用数字经济就业创造机制,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因势利导做好稳就业工作;注重提升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使人民群众能公平享有数字红利;提高数字技术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渗透的广...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其结构的升级演变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视角,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探究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基于数字经济在经济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的特点,采用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更为明显。其政策含义是,应从单纯注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转向大力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以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增长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流通效率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流通效率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增长促进作用存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流通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异质性,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以及流通效率较高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促进效应更强,流通效率的中介效应也更显著。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发展、提高数字研发创新能力、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升流通效率,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综合指数,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邻近区域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从区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市场化水平看,相较于低水平市场化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水平市场化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农业产区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我国应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聚力赋能;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注入新动力;提高技术创新效能,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不竭动能。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上,通过分析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建立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单独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有限,但与产业发展融合以后,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产业融合不仅强调三产内部之间的融合,更要强调产业发展与要素禀赋之间的融合发展;(2)西部地区需要根据要素禀赋来选择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与要素禀赋融合发展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与要素融合时,选择发展要素禀赋优势明显的产业,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了人才转型,对人力资本水平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1年区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使人力资本水平得到提升,但是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减缓作用。因此,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注意协调区域内的平衡发展,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的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效果最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区域创新水平两条路径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相邻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应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区域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提高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而技术创新对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2006—2020年世界28个主要经济体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依次检验低端、中端、高端技术创新对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端创新抑制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中端、高端创新促进数字贸易出口竞争力,且创新水平越高正向效应越显著;低端、中端创新水平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正向效应越显著;高端技术创新与数字贸易出口优势之间存在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度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及空间演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经双重差分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非线性特征及空间溢出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增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机制及空间差异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速度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中的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且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在利用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通过更换回归模型、更改样本量与更换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在经济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应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差异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间人口流动机制,以加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