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晓欣  胡晓  周弘 《旅游学刊》2011,26(3):31-37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资料,对中国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有较高的后向产业关联度,对国民经济有较大拉动作用,且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旅游业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因而具有较强的就业效应和较高的消费效应。因此,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消费,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信阳市旅游业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信阳旅游业仍存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产业关联度较大,但是产业规模仍然相对较小的现状,截至2016年底,信阳市旅游业产业已基本达到支柱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3.
《山西旅游》2002,(2):35-35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先导产业优先扶持和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全省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旅游涉外星级饭店作为旅游产业中创汇创收的主要基地,呈现出了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到目前全省星级饭店已发展到195家,为我省旅游业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跟进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经济建设的必然性就显得极其重要,旅游业作为西藏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对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推动作用,这也对西藏的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能够培养一大批生产和服务在旅游业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性旅游人才。实际证明学生能够在学校培养良好的学风,更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和旅游企业的欢迎,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旅游专业的掌控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作为对西藏旅游行业输送大量人才的西藏中职学校,却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能适应当前西藏旅游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因此,只有结合西藏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能够有效提升西藏旅游管理专业的策略方法,然后积极调整学校的教学思路,进而能够改善并且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才能有效的并且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本文通过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西藏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以及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与行业需求变化脱节问题,提出一系列专业教学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关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思考--兼论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功,各地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形成一股“旅游产业热”。然而,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将旅游业定位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必须十分谨慎。在对当前的流行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了分析,发现旅游业并不是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最佳候选者。同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黑龙江省旅游业不应定位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而应定位于关联产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黎明  黄显斌 《西部旅游》2022,(21):19-21+25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省关注的焦点。贵州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与此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为探究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空间效应,文章运用贵州省2016—2018年各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第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推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需要努力适应新阶段的“新常态”。当前,甘肃省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针对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以及新阶段甘肃省旅游业的新优势和新趋势,提出新时代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予以扶植和发展。省委七届十次会议、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我省“十五”期间的八大战略工程之一。由于各级各部门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使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加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展,旅游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成长和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9.
《山西旅游》2006,(4):23-23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旅游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导游员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中一支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到目前为止。全省持证导游人员已达到8158名,已经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向前推进,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增长率连年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人们追求身心放松的需求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这些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相符合。文章以拉萨市林周县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进行实证分析,探求林周县乡村的振兴路径。同时,也可对西藏其他相似区域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     
595万人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投入运营以来,为西藏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截至去年底,乘火车进藏的游客人数已达到595万人次,占这一期间进藏旅游总人数的43%。随着青藏铁路全线运营通车,制约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被打破,旅游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旅游业竞争态势的思辨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旅游业竞争态势的思辨与分析□王大悟中国旅游业于70年代末起步,在整个80年代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序列中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呈现群雄角逐的激烈竞争局面。从整体上看,旅行社、饭店、人工景观、度假区等主要行业已趋于供大于求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产业,农业旅游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功能,现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分析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如把握地域资源特色、理解目标市场需求、健全全系产业链条、打造多元主题产品、拓展新型农旅业态、创建农业商品品牌,以期促进牡丹江市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政府管制放松而出现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产业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旅游业作为一个界限并不是十分分明的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特点,同其他产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叉关系。旅游业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的旅游需求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的重大胜利,各个行业逐渐回暖,在经过漫长的低谷期后,2023年我国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国家和各地区也在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促进旅游消费,以提升旅游经济。当前,我国的旅游形式已经较为丰富,红色旅游、党建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成为了旅游业发展新亮点。其中,白酒工业旅游作为产业融合的特色旅游项目,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地方资源整合的重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非常重视,大力扶持。长治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也一直十分重视长治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旅游收入上升和产业规模扩大,使长治市旅游业呈现出了“朝阳产业”的强大活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治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8.
张文建 《旅游学刊》2007,22(12):10-10
为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旅游业在新时期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旅游业发展要妥善处理好提升产业素质与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要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锦  陆林  朱付彪 《旅游学刊》2011,26(4):13-19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径和效应等方面,对已有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国内与国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认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研究、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以及旅游产业融合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刘鲁 《旅游学刊》2011,(4):12-12
国家旅游局在全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本期笔谈就"产业融合与旅游"展开了讨论。张辉等谈到旅游业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是旅游需求变化,旅游产业融合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特点;张凌云研究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宋子千提出了旅游业应增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动性;何建民对我国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