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地质公园旅游系统模型,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研究现状与进展,结合实际中地质公园旅游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对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和硕博论文在内的共627篇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表明: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的理论研究非常不平衡且极其薄弱,地质公园旅游发展仍然处于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为主体的初级阶段;指出地质公园旅游主体研究、地质景点与地质旅游线路研究、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研究、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地质公园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等是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亟须加强研究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其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红色文化遗产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伴随数字赋能沉浸式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为红色文化遗产活化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章为探究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文化感知,基于心流理论及沉浸式体验应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的体验目的、体验工具及体验任务,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提炼游客触点,从感官体验、个体认知、交互参与及情感记忆层面提出红色文化遗产旅游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试图引导游客在红色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中聚焦文化感知,进行文化符号解码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红 《西部旅游》2023,(2):37-39
现如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基于游客感知视角,景区服务质量将会对他们的旅游体验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景区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在开展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其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之后,旅游正在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当下,沉浸式旅游“火出圈”,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旅游业的供需矛盾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立足供给侧视域探究河南洛阳沉浸式旅游的发展优势及路径,不仅有利于洛阳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等,可进一步助力洛阳沉浸式旅游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沉浸式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满足之后,对休闲和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休闲和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北京市休闲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适应了市内外游客休闲和旅游体验的需要。提高休闲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还可进一步发挥产业促经济、惠民生的作用,充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和旅游需要。休闲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指休闲和旅游产业以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目的,通过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当地休闲和旅游资源而形成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6.
谢艳 《西部旅游》2023,(15):39-41
<正>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形态。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加之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开发要重视文化和市场两个层面,在文化层面要挖资源、找定位、塑品牌,在市场层面要查需求、提质量、促营销。  相似文献   

7.
感官是人体收集信息的核心工具。游客感官体验是旅游体验的组成部分,通过接收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刺激而形成。目前游客感官体验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尚缺少关于该主题的系统论述与展望。本研究在对游客感官体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游客感官体验的研究态势、内容、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主题,包括概念界定和测量内容的完善、挖掘游客感官体验内在形成机制,以及丰富不同旅游阶段、目的地和不同游客类型的感官体验研究等方面,旨在丰富和提升游客感官体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正>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新的趋势,尤其是葡萄酒体验旅游模式给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体验经济与体验旅游的关系,接着阐述了葡萄酒体验旅游的特点,最后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下葡萄酒体验旅游的发展措施,旨在为葡萄酒体验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王波  石珊 《西部旅游》2023,(7):19-21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适时发展科普旅游,拓宽旅游范畴,丰富旅游内涵迫在眉睫。湖南省张家界市拥有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有利于发展科普旅游,但就目前来看,张家界对区域内科普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十分有限。基于此,文章对张家界市科普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丽梅 《西部旅游》2023,(18):54-56
<正>文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预测法,选取2014—2019年云南省丽江市游客接待量为样本数据,构建丽江古城慢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并利用残差检验法检验建模精度,进而预测其慢旅游需求,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表明,构建的GM(1,1)需求预测模型适用于丽江古城慢旅游的中长期发展预测,未来五年其慢旅游发展趋势向好。同时,慢旅游发展应保持原真性,深化慢内涵;坚持文化底色,设计慢旅游产品;紧密联系当地居民,打造沉浸式慢体验场景。  相似文献   

11.
杨佳 《西部旅游》2022,(9):13-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旅游吸引了诸多城市居民的注意,其注重生态化、自然化、原始化,为游客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体验。但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文章选取了湖南地区作为样本,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同时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依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属性处于一定阈值内,其环境属性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非惯常环境下体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邹统钎 《旅游学刊》2011,26(7):19-23
非惯常环境概念给出了一些旅游现象的合理解释,指出了构建旅游研究体系的一种尝试方向。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非惯常环境下人的体验的本质问题。文章指出,体验对于人们具有生命层面的意义,而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是人们以变换环境的方式去调整生命状态。文章还对基于非惯常环境视角的旅游定义做了一些补充探讨,包括主动性、暂时性、可替代性和旅游体验价值的有限性等。  相似文献   

14.
体育旅游体验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系统全面的文献述评尚付阙如。文章运用SQLR方法对2000—2022年学界发表的86篇体育旅游体验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主要结论有:体育旅游体验的研究历程分为探索期、缓慢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2017年后体育旅游体验在学界得到更多关注;在研究主题层面,体育旅游体验的影响或价值占据主导地位,体育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体育旅游体验的特征以及体育旅游体验的类型也有较多关注,而体育旅游体验的生成这一主题重视程度不够;在理论和方法层面,目前体育旅游体验的研究应用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定量和定性研究相对均衡,且数据收集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旅行方式,自驾游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旅行半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旅行方式,向着深度游、体验游方向发展。这种旅游方式的特殊性对沿途及目的地的接待水平、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和旅游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考验。自驾游的旅游目的地和沿途多为城镇,自驾游的风行敦促了城镇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水景景观设计模式单一,缺乏人性化特色。本文着重强调对乡村旅游中水景由可视化到多感官体验式转变的可操作性研究,旨在以人的感知为出发点,增强人与水的互动体验,保护水体,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从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出发,打破水景单一可视化的现状,加入现代体验模式——交互体验,增强人与水的多感观交互体验,从而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保障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泰山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不太乐观,体现不出"国山""圣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的发展。以下就泰山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就体制改革做一下探究。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旅游归来,总不免在社交平台上对自己的旅游体验分享一番,并从这种分享中收获显著的幸福感。为什么分享旅游体验可以带来如此显著的幸福感受呢?文章立足于旅游后阶段,着眼于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的现实场景,聚焦旅游体验分享(价值型vs.操作型)对旅游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问卷调查和情境实验的数据分析表明:价值型(vs.操作型)的旅游体验分享能够激发更高的旅游后幸福感和旅游者自我发展;且旅游者自我发展中介旅游体验分享对旅游后幸福感的影响;而分享反馈(较多vs.较少)会对旅游体验分享的后效产生调节作用,较多(vs.较少)的分享反馈能够强化旅游体验分享对旅游者自我发展及旅游后幸福感的影响。文章探索了旅游后阶段分享旅游体验的幸福效应,阐述了旅游体验分享作用于旅游后幸福感的理论基础、逻辑路径,为有效提升旅游后幸福感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学刊》2007,22(8):F0003-F0003
为交流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成果,提高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水平和促进泰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申请.兹定于2007年第三季度在福建泰宁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泰宁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文章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心流(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着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