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一、现代产权理论的提出和确认,为我国企业理财机制的重构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现代企业产权理论和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为基础;没有现代企业产权理论和以现代企业产权理论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正是时下理论界对产权问题关注备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产权,说到底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其中财产所有权是其主要形式,它包括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则是在所有权部分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它形式的派生产权。  相似文献   

2.
设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必须从国有资产产权着手。目前,理论界对国有资产产权的理解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产权两分法。认为产权或财产权有两种涵义,即财产所有权与财产使用权。(2)产权三分法。认为产权或财产权由三个层次构成,即资产所有权、资产经营权和生产经营权。我们认为产权的二分法是对一般意义上的产权问题提出来的,而产权三分法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更具特殊意义,应该按产权的三个层次来设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框架。既然国有资产产权由三个层次构成,那么其管理体系也应该由三个…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企业中,将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转换为两种权利:股份和法人财产权,从而形成“投资者拥有企业,企业在财产”现代产权结构。在公司企业中,只有确立法人财产权,产权才能明晰,权责才能明确,现代企业制度才坷建立,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造是我国经济体制垢难点,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产权的宏观层面上,我国已经设计并正在构建“国资委-经营公司-国企”这样的新国有资产运营体系,但在产权的微观层面上,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模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片面强调法人财产权的功能,使劳动处于是“国家的主人,却不是企业的主人”的窘境。本从劳动占用权确立的客观必须性出发,将“两权分离”发展为“三权分离”,最终确立企业财产权,经营经营权与劳动占用权的三足鼎立的产权格局,从而实现了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应以明晰的产权关系为依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法人财产权不能等同于公司法人的所有权,本试从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的一般性质出发,阐述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对另一种错误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前,面对国有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诸多障碍,应该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切实维护法人财产权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新型企业家阶层、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等措施,促进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7.
企业财权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华 《新智慧》2004,(12A):8-9
理论界对财权的研究基本上是循着产权——法人财产权——财权的思路进行的。一般认为,企业产权分为原始产权和派生产权即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拥有,而财权是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在具体界定财权的权能时,有人认为,财权是法人财产权中与产权资本化运动相关的权能,具体包括筹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定价权、收益分配权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科学界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要产权关系明晰,也就是要求与产权有关的利益关系明晰。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应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存量资产,优化国有资产的分布结构,要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  相似文献   

9.
邓鹤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2):82-84,F003
从经营权、法人则产权、所有权的权能及其内在逻辑联系看,国有企业对其财产只享有法人财产权或经营权而不享有所有权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对其财产必须享有所有权,国有企业财产上存在双重所有权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民营企业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不彻底,法人财产权仍深受家族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阻碍产权流动,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际。文章从企业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化以及实现产权流动三个角度入手,研究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彻底分离、企业吸收新股东的具体方式,以及外部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全等具体的产权制度创新措施,以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产权制度,提高企业信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搞好清产核资,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就是产权明晰。明晰企业产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把企业产权落到实处。过去国有企业产权虚置,政府笼统地代表国家享有产权,而实际企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其结果是国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负盈不负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财产制度是确认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能否推进、能否规范,关键在政府。因为政府是起主导作用的,财产权属于政府。如果政府不把财产所有权让出去,不作为一个单纯所有者来合在的话,现代企业制度就搞不下去。政府的关键在于它的职能转换,即必须把财产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分开,政府不要执行财产所有权的职能,财产所有权应该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一个全民财产管理委员会专门管理。从理论上说,财产关系问题是经济基础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我们把经济基础抱在上层建筑怀里不放,变成上层建筑的一种职能,这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13.
一、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成本管理面对的新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九五”改革的人大重点问题之一。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框架,把我国国有企业改造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其核心内容,一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二是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三是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企业改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遇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权主体模糊不清,资产授权落点不明 界定产权主体,明确资产授权落点,理顺产权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确保企业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这是企业改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难题:(1)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5.
科斯的产权不仅存在于私法,还存在于公法当中;不仅仅指人权,还包括物权;有些地方究竟指什么,恐怕连他自己都很难说清楚。后人更是越解析越离谱。其实,产权就是财产所有权的简称,产权与财产所有权的区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对财产所有权的误读。财产的所有权较之财产的权利更能够说明各项财产权利的功能和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有国有企业改革都会是产权改革。由于产权与竞争是市场经济理论中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两个范畴,因此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其核心问题在于构建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而创造竞争的环境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所导致的部分国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私有化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必然和合理性,但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和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松绑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放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等一系列改革的路子。但是,收效甚微,国有企业的活力依然严重不足。如何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解决企业主要矛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关键所在。 明晰产权关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的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明晰是其中的最基本特征。不明晰产权关系,国有企业法人制度就无法确立;不明晰产权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措施和其它政策就无法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关系也无法理顺。明晰的产权关系,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出资者的资本所有权转化为获取资本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实施委托经营等权利,此外无权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则以法人的身份,对出资者投入企业的全部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各项权利,并负有资产保值增值,依照照章纳税的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主体虚设而形成的国有企业非均衡产权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明晰产权,建立合理完善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能否有效运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国企脱困之路的关键之所在。本文通过从产权的角度对国有企业产权非均衡的方式及产生原因的研究,阐明了国企的低效率的根源,并提出了通过产权再造,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来改变非均衡现象以实现国企腾飞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界定明晰对经济运行效益有很大影响。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产权的缺陷及其弊端从理论上讲就在于国有资产的产权虚置现象严重。国有企业的改革受制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就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思路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产权明晰”和所有者职能到位。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年,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针对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状,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状况产权即资产所有权的简称,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形式上的体现。它包括资产归属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从广义上来说,也包括资产占有权、支配权和经营权。产权内涵中各种权利的组合、制约、运作、构成,人格化和外在分布等具体方式,就是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