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国际化的旅游需要有国际化视野的旅游教育.如何从国际化视野的角度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教学实践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从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观出发,调整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内容,从双语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对外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入手对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基于校企合作教学进行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创新教育、教学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师资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开展课改、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启宇  何凡 《经济研究导刊》2010,(8):237-238,24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大学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瑾  庄文岩  尹玥 《经济师》2012,7(3):113-114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大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围绕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改革。文章从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入手,通过课程、教学手段及方法和实践内容与体系改革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是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从而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教育对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促进作用:它有利于中国高校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大学合作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可促进中外师生双向流动。通过跨学科教育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方法为: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调整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从事跨学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队伍建设。开展跨学科教育,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揭示现实问题的本质、优化配置国内外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发展之本。为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鉴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高职院校应从理念、课程、师资、机制四个维度破解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形成特色化教学体系,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对“双创”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孙元花 《大陆桥视野》2011,(24):103-104,106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物流专业发展迅速,物流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起步并实现快速发展,物流专业自学考试开始招生。但当前,我国物流本科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近年来盲目扩张只求数量、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物流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卓越计划”背景下校企联合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平台与企业共同发展;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的提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运用产学合作方式,把学生推向社会大熔炉。  相似文献   

9.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建立一条师资建设、人才培养,适合本科生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团队追求的一贯目标,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是取得成绩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本质在于职业技能培养,实训教学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举足轻重,但实际的实训教学管理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对实训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和突破,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要求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训环节.笔者从实训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搭建、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及资源共享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有益于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鲁建平 《当代经济》2006,(20):72-73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题之一.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力培养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力培养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实践教学成为培养符合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强化应用型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尚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缺少政策支持、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是造成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的重要原因,应当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师资考核体系、制定鼓励教师实践教学的相关激励政策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盛春光  刘晓光 《经济师》2015,(3):224-225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教育背景下,专业竞争的核心就是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架构创新、特色专业创新四大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文章重点阐述了会计学专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养“四型”文化产业人才——国际型、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从加强人才培养的规划、认证和监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科学设置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和完善师资配备与培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寻找着眼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专业的特点应如何培养适合新时期市场需要的人才,逐步确立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实践实训教学、重视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学生考证,重视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十分匮乏,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物流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创新不足、办学条件滞后、办学理念落后、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需要等。这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完善的综合实训体系等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与源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新趋势"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其次,以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为例,总结了其酒店管理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最后,提出了扎根地方经济、突出培养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提升教师队伍、扩展双语教学;注重科研训练、强调"复合"实践等未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工科教育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的存在认识误区,目前的工科教学中表现出对实践教学认知度不足,忽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分散,能力和创新培养不足,考核不科学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建设国家急需的地质工程(煤及煤层气)专业时,经过走访调研,立足学校特色和定位,对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通过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专业实验;增加实习的多样性;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设置单独的从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细化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等五个方面形成了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为其他工科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