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法律打白条,违背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一切权力同于人民”的原则。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界定了权力的性质。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我们是代表人民行使手中的执法大权,那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说明了我们的法律是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的,它起的作用是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公正执法。我国的法官、警官、检察官前面都加上了“人民”二字,他们代表着人民,行使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他们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2.
一、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关键是实行责任政府民主政治的要旨就在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组织政府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保证政府权力的行使不致偏离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了真正实现这一民主政治过程,就必须赋予政府以一定的权力和对这种权力进行限定,同时明确政  相似文献   

3.
税 收权力是税收法治不可或缺的价值因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表明 ,法治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目标 ,其秩序由各种力量集合而成 ,但这些力量必须附以必要的权力。没有权力 ,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税法的权威性、税收的强制性无不以税收权力为保证 ,没有税收权力就没有税收法治的秩序和状态。因此 ,税收法治不是要不要税收权力的问题 ,而是怎样把税收权力确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使其发挥作用 ,又控制在一定限度的问题。换言之 ,人们应该从什么样的税收权力 ,税收权力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合法的。对国家权力而言 ,法治承担着双重任务 :一方面 ,它承担着国家权力的授予任务 ,即授权功能 ;另一方面承担着对权力的限制、制约和监督的任务。因此 ,税收权力的合理定位 ,就应该从授权和限权两个方面去把握。一、税收权力授予权力只有授予 ,才能行使。现代法治社会在权力问题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权力来源和取得形式的合法性问题。其中包括有两层内涵 :一是从实质要件上 ,权力必须来自于人民 ,取得于人民 ,受托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这一实质要件的深层本质是人民利益 ,其权力形成是人民主权。二是从形式要件上 ,一切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 ,...  相似文献   

4.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催生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理念.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实现.然而,权力与义务具有两面性,执政为人民,就会造福人民;执政为自己,也会害人害己.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党政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本文基于“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党政干部权力与义务的思考”,针对党政干部重权轻责提出质疑并提出治理对策:一是要转变党政干部权力观念,正确认识手中权利与义务的界限与范围,不折不扣地弘扬权利与义务的正能量;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淡化权力至上,唯我独尊的官僚主义作风;三是要建立健全法律和与之相配套的纪检监察机制,做到权力与义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奖惩分明,让权力和义务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目标与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盛纹 《当代财经》2012,(4):122-128
关于政府审计目标的主要观点目前有公共受托责任论、权力制约与监督论、公共资金管理与控制论以及审计信息论,而对政府审计对象的表述更是琳琅满目。将政府审计置于国家治理系统内来考虑,可以将政府审计的最高目标定位为维护国家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政府审计对象抽象化为权力、谁来使用权力和如何使用权力。这种认识从国家治理和权力视角诠释了政府审计的本质,它可以提高政府审计自身的权威性,还可以更好地让政府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腐败伴随着公权力而存在,中国同样存在腐败现象。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产生腐败的原因有多种,国家公共权力没有被有效地监督、制约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从腐败产生的原因看,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中国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利用公民权利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防治腐败需要有具体的途径、载体和形式。而公民选举权的充分行使、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享有能有效地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何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但政府应付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政府往往不得不对优先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能否影响决策过程固然是权力的一面,能否影响议事日程的设置则是权力更重要的另一面。因此,在讨论政策制定时,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议程是如何设置的?什么人影响了议程的设置?本文依据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众参与的程度区分出六种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重点讨论这六种模式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趋势。观察议程设置模式的转换有助于我们领会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8.
<正>各国的经验均表明,只要存在着政府管制,腐败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管制越多腐败越严重,腐败问题越难解决。这是因为,腐败主要是权力造成的,而管制为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政府获得权力之后,这些权力最初的目的和它的使用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样。好比说我们授予管制者权力,本是出于非常善良的目标,希望它维持市场秩序。但是管制者有了这种权力之后,由于这种权力带着租金,别人必然会来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针对财政预算凭借的国家权力,在梳理与归纳"零权力说"、"单元权力说"和"双元权力说"的基础上,提出"政治权力、财产权力、行政权力和信用权力"这一政府预算分类管理的依据的"四元权力说"。政府预算及其对象具有公共性,政府预算是广义的公共财政预算,而狭义的公共财政预算则是政府预算体系之下的"一般预算"的又一称呼。  相似文献   

10.
人们天天享受着权利的自由,又不断感受着权力的制约。 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支配力量。权利是指人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两个东西有一个结合点,都是为了创造和保护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权力和权利的根本性质是一致的,而且一切权力都是为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服务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宗旨,不仅权力有负于权利,而且还会制造出许多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1.
在冲突性议题的传播中,"国家"是主导性的控制力量,但又不是铁板一块的整体,其内部存在着权力的分化,这为冲突性议题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国家对媒体采用的是属地化管理的体制,地方政府控制了媒体的财政权,冲突性议题难以获得本地媒体的传播机会,国家内部存在的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则又进一步压缩冲突性议题传播的空间。冲突性议题的传播主要有"报道对象位于权力体系的底端"、"突破属地管理"和"政府有治理需求"三种机会结构,媒体在进行冲突性议题报道时,也往往采用脱离属地的权力体系、"用合作换取自主"等行动策略。在政治权力成为主导性权力的背景下,其他权力或群体也可以借助于政治权力的交换而控制冲突性议题的传播,这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风险的化解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佟昕雨 《时代经贸》2012,(18):17-18
现代性这个词无论从其产生还是发展以至于在今天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是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的中国和世界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作为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的现代性(Modernity),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喜忧参半的双刃剑,它带给我们人类社会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而对于现代性的解读,最权威的就应当是英国学者齐格蒙鲍曼,本文旨在对鲍曼的现代性思想进行简单论述,以期为今后的现代性问题的解读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詹进林 《经济前沿》2003,(7):I012-I013
职务犯罪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危害之深之广难以估量。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精辟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又深刻地提示了 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这个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它指引着我们从更深 的层次上探索职务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建筑积极有效的预防体系。 一、新时期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权力的异化。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们国家一切公职人员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 民的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职务犯罪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凭藉职位提供的便 利,把本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变成了牟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工具,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智慧传统是我们最大、最奥秘的财富,渗透和传承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历史、经济、文化、哲学、信仰——即人类的一切文明中,它是人类生存发展曲折而辉煌进程的经验结晶,总是不断地引领着人类突破黑暗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的最大公害出自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又出自公权力不受约束或约束不力.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不仅导致政府低效无能,对内不能发展经济,对外不能独立强大,而且更严重的是,它还极其强烈地破坏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从而侵犯法律的尊严.它常常使得公权力下的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从容地、安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政治实践却不曾有效地防治公共权力的专横与腐败,不曾成功地将国家和人民从权力专横与腐败的荼毒下解救出来.①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只能通过完善法治来遏制,对权力加以控制和制约.通过限制权力,实现权力行使合理化,让社会推进法治成为现实.没有法治,公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就不可能得到解决.而法治最重要不是在治民,而是在治官.只有着重治官的法治,才有可能维护老百姓的尊严和利益,才有可能维护自由的法治!②  相似文献   

16.
闫革 《经济视角》2005,(3):40-4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权力本源于权利和利益,并且离不开权利,权力是经社会确定的。由于社会多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国家权力不再是统治社会的唯一权力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权力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趋向。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权力逐渐向权利回归,逐渐社会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这个词无论从其产生还是发展以至于在今天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是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的中国和世界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作为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的现代性(Modernity),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喜忧参半的双刃剑,它带给我们人类社会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而对于现代性的解读,最权威的就应当是英国学者齐格蒙鲍曼,本文旨在对鲍曼的现代性思想进行简单论述,以期为今后的现代性问题的解读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的汉语语境中,“国家理性”的论说表达了这个时代关于大国崛起的光荣和梦想,又传递出有关国家构建的隐忧和疑惧.但论者往往忽略了“国家理性”具有突出的二元性特征,即在“国家理性”中存在着权力与伦理、自然与精神、政治与道德之间永恒的张力,“国家理性”一面总是趋于向价值领域自我提升,一面又循环往复地堕落为纯粹的权力冲动.这种二元性使国家绝无可能转化成一个完全道德的建制.尽管从历史上看,不周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国家理性”,但只有遵循国家之精神和价值维度,依照法治维护正义和人权的国家行为,而非仅仅出于“必需”的国家行为,才是真正理性的.我们不仅需要诉诸普世价值确立“国家理性”的限度,更应以宪政和法治的方式约束“国家理性”.这正是当下中国面临的双重任务:重建价值秩序和建立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务公开本质、内涵、价值的深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 80年代藁城市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影响全国算起 ,我国的政务公开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这期间 ,政务公开不仅在县乡基层部门和有关单位巩固、规范和发展 ,而且在县以上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拓宽、深化和延伸。当前的政务公开不仅具有全方位、多层次、连续不断的特征 ,而且在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改变工作作风、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方面显示出重大作用。政务公开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自然应当向人民公开而不能搞神秘化。因此 ,我们可以将政务公开的实质认定为权力的公开。它以权力运作为主线 ,凡国家机关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