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其主体是农民,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就地实现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不仅是城市化本质和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克制和治疗传统进城城市化局限性及其引发"城市病"、"农村病"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解决中国"民工荒"引发问题和农民"被上楼"等伪城市化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进入了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生活在城市边缘,面对城市“高不可攀”的房价,只能“望房兴叹”。农民工在城市里安居乐业,这既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因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完成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而城镇化是三大转型的核心、纽带和归宿。再进一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是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是促使其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要在非农领域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是要有较大规模的城市。当前,我国存在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异化为城市建设、城镇化道路不可持续等问题。建议国家继续深化有关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中等城市为重点,走大中小城市及农村协调发展的道路;注重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参考》2004,(30):2-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因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完成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而城镇化是三大转型的核心、纽带和归宿.再进一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是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是促使其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要在非农领域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是要有较大规模的城市.当前,我国存在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异化为城市建设、城镇化道路不可持续等问题.建议国家继续深化有关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中等城市为重点,走大中小城市及农村协调发展的道路;注重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 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这十几亿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然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要全面实现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小康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我国农村尚有3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6000多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两项合计起来约有一亿多人。按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制订的关于小康的16项发展指标体系,到2000年实现了13项,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初级卫生保障体系建设3项指标没有实现,基本问题都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引起了社会的需求不足,工业扩张受到市场约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显得十分关键。由于城市失业下岗工人不断增加和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则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无疑成为促进农民的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前提之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体现公平性原则,保障基本人权是基本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要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趋势,在制度创新中实现城乡互动。为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保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合法化。政府要增加投入,提供良好服务,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农民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与日剧增。农村隐性失业不能较快消除、流动劳动力大量失业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相对于城市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而言,农民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同样适用于在陌生的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失业农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珍 《经济纵横》2006,(4):74-77
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规模的扩张,也不简单地等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即随着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深刻转变。所以,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要求,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姜作培认为,农民市民化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农民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经过本世纪头20年的努力,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诸方面都将达到一个比本世纪初总体小康的更高的水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使农民增收、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成倍性增长上。惠及全民、以人为本、全面富足、政府支持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新视角和新发展观。达到全面小康目标时的农民是生活全面富足、具有市场经营素质、崇尚科学素质、政治自主素质、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环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详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中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在小康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创造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当前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就是要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进而使广大农民基本上都能过上比较殷实的生活,建设一个惠及全体农村人口的小康社会,即全社会的每一个体都能达到小康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阐述作为农村城市化主体的农民城市化的问题,笔者指出了当前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农村要实现城市化必须完成农民自身的城市化,即农民在文化、职业、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必须完成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农村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农村、农民都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而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从我国城乡现实来看,我国要在二十年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农村的任务更为紧迫,形势十分严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途径有多条,本文认为,必须要超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范围,以“非农化”的视角,即通过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形成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  相似文献   

16.
进城农民面面观———百户进城农民调查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既是农村城市化的首要因素,又是城市的建设者。因此,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取决于进城农民的多少。最近,我们选择正定县城关镇,对进城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对影响农村城市化的因素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郊区农村属于被动加入城市化行列,由于郊区农业边际收益高,农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城郊农民违章搭盖带来的收益,增加部分农民自愿待业的倾向,推进郊区农村城市化,需广辟农民非农化途径,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把处理农民违章建筑与允许农民集资建设“外来人民公寓”和农民的劳动就业联系起来,促进郊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在"全面"两字上下功夫,努力建成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惠及全体农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民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可分解为经济发展目标、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科教文化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宋斌文 《经济前沿》2003,(10):44-47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最广阔的农村地区,农业是最大的弱质产业,农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围绕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便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三农”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民就业极不充分,即农村存在十分普遍的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步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这项制度对于缓解过渡时期的城市贫困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保障线过低,补贴方式过于简单。对低保人群的收入监控和动态管理还不够规范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需在目标定位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