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医联体不是医院间的强强联合,不是简单的医疗关系或双向转诊。镇江为医联体加了一个定义: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医联体现在的概念有些泛化。医联体不是医院间的强强联合,不是简单的医疗关系或双向转诊。镇江为医联体加了一个定义,叫做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伴随中国医疗改革的十几年,我发现管理医疗费用与降低医院成本颇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医联体迅速成为医改热词。按照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解读,医联体的理想状态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成纵向的医疗集团,由一两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他还号召部管医院带头组建医联体,在战略层面上引领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3.
医联体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患者就诊模式的构架、医保模式的构建。建立医疗联合体目标,就是建立新型健康医疗分工协作体系和新的健康管理就医模式,切实提高社区  相似文献   

4.
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西宁市医疗联合体已经开始探索,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2014年,在市政府的协助下,青铝医院被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购,建立了医联体。在此基础上,2015年西宁市开始探索建立市县乡村一体化的紧密型医联体,建立了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主体的西宁市第一医联体,医疗集团雏形初步显现。2016年西宁市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大通县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资源,正式成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并开始在集团内探索医保打包付费制度。2017年医保打包付费正式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医疗集团内部各级机构紧密联动。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建立与发展,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基层群众"好看病、少跑路、少花钱"的愿望真正得以实现,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医改的惠利,也为全国医改树立了典范。但是,西宁市紧密型医联体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格物求发展     
刘建 《新远见》2013,(18):90
各级医院各司其职,是建立就医新秩序的基础。不同级别的医院,差异不在于规模或水平,而在于功能定位。从三级医院管理者的角度看,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医疗发展的必然选择。医改刺激了民众的医疗需求,在初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之后,三级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疗需求的井喷。北京市医改三年以来,三级医院的年门诊量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笔者曾经感慨,有捕鱼人目光短浅地用豌豆大网眼的渔网将所有的鱼一网打尽,如果三级医院在诊治患者方面,也要像这个捕鱼者一样一网打尽的话,不仅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且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下称"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门诊量增加9%,其中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张贵民 《新远见》2013,(13):70-71,14
医疗信息共享已成为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2013年新医改的热词,莫过于"医联体",其被医改主政者视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良策。对信息厂商而言,各地医联体纷纷成立的背后,带来的不仅仅是采购数量的剧增,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转向。从突破院内系统林立的孤岛,到区域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已经成为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而  相似文献   

7.
曹凯 《新远见》2013,(18):46-51
行政主导、医联体建设和医保精细化管理,或将成为未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三股动力。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下称《2013安排》)的通知。作为今年中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2013安排》除了继续聚焦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大核心领域外,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也被再次提及。长久以来,中国条块分割的医疗服务体系,造成区域医疗信息建设举步维艰。由于责任主体不清,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一直缺乏强劲的建设动力。不过,在近期医联体建设的热潮下,以资源整合为目标的医联体,对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因此,除了传统的行政手段推动外,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和医保支付改  相似文献   

8.
医联体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核心问题聚焦于体制,涉及人事、医保、发改、财政、编制等问题。医联体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检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医联体的提出和强化,很可能对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很赞同原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简报第300期中提到的一段关于医联体的论述:"建立医疗联合体,形成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是实现分级诊疗、双  相似文献   

9.
曾耀莹 《新远见》2013,(8):52-55
理顺医联体内的利益关系,就是做到三级医院有动力,二级医院有空间,一级医疗机构有热情,患者愿意在医联体内按规则流动。2013年1月21日,在全国医疗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副主任马晓伟表示,原卫生部准备选取若干个大中型  相似文献   

10.
谢乙德 《新远见》2013,(7):30-33
医疗需求属于刚性需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政府屡次医改的主要目标。未来医院企业化、集团化、专业化将成为医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抓住医改机遇,提前占领发展先机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远见》2013,(13):82-83
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换取民众最大的健康权益,是全民医保时代的医改目标。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和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为此,构建医联体成为2013年医改的热点之一。然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看来,大型三甲医院带头探索三级医疗机构联动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式,与医联体的构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以慢病防控为切  相似文献   

12.
廖新波 《新远见》2013,(7):42-43
中国医改存在三个致命弱点:缺乏理论性的研究与支撑、政策不配套、资金不到位。目前,有相当多的社区医疗都有一种走不下去的感觉。医改致命弱点致社区借势发展遇阻在这种情势下,医联体的诞生就是一种试图走出社区医疗困境的探索。很多医  相似文献   

13.
曾耀莹 《新远见》2013,(11):38-40,14
中国医改真正的深水区在于,当医疗费用的总支出超过了政府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时,如何既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又降低费用。2013年,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联体的概念,希望以此实现医疗服务体系的整合和协同,从而使充足服务和降低费用兼得。4月底,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和英国电信共同举办的2013年中英医疗发展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14.
公立医院医药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制定适合地市级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发展的新机制,促使医院主动改革,与政府职能部门探索行业规则,优化地市级三级公立医院业务结构,满足群众需求,成为公立医院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波士顿矩阵分析框架,就某地级市大型综合三级公立医院C医院根据医改政策调整医疗服务结构,实现分级诊疗目标和医院自我发展,提升社会效益和运行效率的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卫生投入总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背景,上海试点医联体是上海市医改方案的重要内容。2011年1月和4月,上海先后在市中心和郊区成立了两大医联体——"瑞金-卢湾医联体"和"新华-崇明医联体"。上海试点医联体是上海市医改方案的重要内容,主要基于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下,医疗联合体为基层医疗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对区域内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有所解决。从属性上分析,医联体是两家(单位)共同管理,所以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了医疗联合体对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所造成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日后医疗联合体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武汉医联     
张文燕 《新远见》2013,(16):46-47,18
2013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提出了年内创建25家医联体的目标,现已创建28家。作为最早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的城市,武汉的医联体构建进入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如何能保证新兴的医联体有动力实现内部人、医、财和信息的"四通",从而达到医联体构建的目的?政府的角色扮演尤为重要。成为医联体的总指挥,负责顶层设计,是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希望扮演的角色。其希望在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的配合下,通过落实社区首诊等政策,平衡医联体内的各方利益,引导构建医联体。  相似文献   

18.
唐超 《新远见》2015,(2):69
"汕大模式"真正实现了上下联动、纵向联合、优势互补和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医学院附一医院")的医联体共有15个院区,涵盖了从一级到三级的医疗机构。拥有两个分院,分别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分院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濠江新院。同时托管了4家医院,包括医院下面的8个卫生社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9.
区县医院不能单纯模仿城市大医院,而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青浦区有120万常住居民。这就为我们创建三级医院提供了一个机会。不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创建三级医院,最终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采访伊始,朱同玉便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此种稍显"另类"的观点。这一方面源自朱同玉兼具公共管理硕士和医学博士双重背景,另一方面在于,他既是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  相似文献   

20.
在医改不断深化的行业背景下,随着药品耗材加成的取消,公立医院运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医疗服务和财政补助。SARS之后,我国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得到重视,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力度、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成为医改的重点任务。本文从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病种实际成本数据入手,以A医院为例,分析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补偿现状,对补偿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