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靖  张云 《中外管理》2011,(7):86-87
企业在网络上是沿用以前的品牌,还是建立新的网络品牌?为什么现实告诉我们貌似成功率高的"沿用","死亡率"也很高!……传统企业拥有网络品牌过程中的风险,有时是管理者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2.
惠普商学院——开创企业培训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孔龙 《中外管理》2004,(5):46-48
为什么在风起云涌的企业大学热衷内训之时,惠普却选择了相反的路?为什么作为一家IT企业,惠普能自信任何受训对象均能受益?为什么在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压力时,惠普的主管们却“挤破头”争上讲台?惠普培训为什么能成为其最大的的营销资产?……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影响力、权威性和发行量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各界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向我们提议:世界上几大财经杂志几乎都有对全球企业界的种种排行,某些权威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那些国际大刊的重要标志。既然把杂志定位为中国未来的《财富》、《福布斯》,《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搞自己对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的排行?  相似文献   

4.
《数据》2008,(5):23-23
问:我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说法:什么“规模以上企业”、“限上企业”、“限额以下单位”等等,但我始终搞不懂具体的含义,请给以解释,谢谢!  相似文献   

5.
郭凡生  刘奔 《中外管理》2006,(11):58-60
我为什么做商情?从我们1991年6月出第一本商情网刊到现在,正好15年!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的年代.信息流动性很差。在报刊上做广告和在中国做商情的.我们都是第一家。当时我们仅在北京出一本刊,现在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出30个行业的刊。中国现在每天有100万以上的企业在看着我们的刊做买卖。另外,我们的业务现在以互联网传播为主,是个纯B2B网站。  相似文献   

6.
弱势中,中国企业如何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5,(10):84-86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以小吃大”,或者是弱势地区的企业试图快速实现全球化而并购强势地区的企业。在并购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弱势并购”,它在风险上比”强势并购“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前20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谁能告诉你未来20年——如何把握新经济时代突来的财富规律?为什么中国的多数产业和企业都陷入了整体性的同质化竞争,利润率不断降低,增长停滞?为什么三星、LG等企业能不断地扩张.其背后的机制和可以供我们学习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7月19日,深圳福田区物业企业联合会宣布成立,深圳市委领导和住建局的负责人都出席了成立大会。这种新的联合会的社团管理模式在国内物管行业尚属第一例,意义不同凡响,值得人们关注和期待!为什么一个市辖区成立一个企业联合会会引起各方如此的重视?其中又有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9.
我常会回想起袁腾飞的一个段子,说的大概是一辆坐满乘客的地铁,某站上来一个膀大腰圆,浑身刺青,光头带着金链子的男人,满车的乘客都会对这个人产生恐惧,唯恐避之不及。袁腾飞认为,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这或许真有一定的道理,从几年前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开始,西方社会一直对中国表现着强烈敌意。而这两年,这一矛头开始对准中国的企业。不谈之前美国对中国新能源的凋查,只看今年这两个月,陆续就有欧盟双反光伏、美国封杀华为乖口中兴等事件。纵观这些年世界对中国威胁沦落脚点的改变,我们能够发现,这个目标正在不断地被细化。这个“邪恶”愈来愈具体,可问题是,我们的企业真的邪恶吗?  相似文献   

10.
《重庆财会》2002,(8):40-41
中国政府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如果企业的信息不能集成和形成整体效应,这种带动是很难的。我曾拜访一个烟厂,它购买了价值上千万的烟机设备,同时也使用了管理软件,可令厂长担忧的是设备统计出来的数据和管理软件无法进行集成。能不能将数据取出,跟软件进行集成呢?我想许多的企业老总都有这样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步入新世纪,人们自然抱有万般的憧憬。中国加入WTO,机遇、挑战并存。当今世界,凭实力说话,我们需要思考,需要行动,需要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选型阶段 1、企业需求分析 企业在信息化之前应该明白信息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信息化,信息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自己需要信息化给自己信息化什么。所以,在选型的初期,企业要明确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想解决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急迫程度如何,需要用什么手段解决,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些都应该在选型初期在公司内部管理层讨论确定。  相似文献   

13.
《中外管理》2003,(1):78-81
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与经理人不能互相信任?为什么总是相见恨晚,相别如仇?而偏偏他们的合作对于企业运营又缺一不可,于是我们就不能回避这个现实的话题,更不能重复过去的悲剧。为此,我们必须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4.
一谈到企业诊断,人们就会认为企业诊断就是企业咨询,两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这里面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引进企业诊断时,曾经使用过“企业诊断”这一词汇,但是,考虑到国有企业不承认本企业有病,使用“企业诊断”一词,可能会使国有企业难以接受;二是认为日本的“企业诊断”,最初也是从美国引入的,而且与“企业咨询”从概念上也没有什  相似文献   

15.
“千奇百怪”的企业文化。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不能更积极些,为什么他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正>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区区只有8年?为什么中国习惯做OEM这种没有多少附加值的打工仔?为什么众多国内企业的竞争还仅仅处在质量与价格的竞争?为什么赚到了钱最后又孝敬了跨国企业!为什么放心产品的广告天天见,企业信誉难道不值钱?让我们看看自己到底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今天中国的崛起是全球时代的大事件——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迅速崛起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崛起并没有带来中国企业的崛起,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品牌的叫响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究竟有哪些缺陷?为什么国家的崛起没有相应地带来企业的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市场经济宏观环境里,有的企业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有的企业却萎缩、亏损甚至破产?为什么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有的企业利润丰厚,有的企业严重亏损?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有的企业频频受到竞争的重创,好景总不长?  相似文献   

19.
李敏 《企业研究》2007,(8):38-48
为什么寿命超过200年,产值达250亿美元的社邦公司,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什么已年过花甲的老年沃尔玛,却成了全球的企业老大,2005年销售额高达3124亿美元,并保持了9.5%的高速增长? 为什么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一批批著名企业却只能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基因密码是什么?中国企业“基业长青”的主线在何方? 如何把乌龟的基因转移到兔子身上,使其跑得更快,寿命更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大量获得成功的中国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走过了近20个年头。它们的成长足迹,基本代表了整个中国企业群体的成长足迹。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一个需要迎接巨大挑战的时代,我们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20年里,我们应该看清: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缺少了什么?在变革中,我们需要坚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摒弃的又是什么?在埋头学习日美经验20年后,提出管理体系“中国造”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