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库来测算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该提升效应对高科技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更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客户集中度以及推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中介机制提升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因此,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来对冲全球价值链“脱钩”风险是中国的有效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已被证实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碳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也可能通过压力传导引致企业“漂绿”,进而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基于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漂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漂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试点政策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市场竞争两个渠道引致企业“漂绿”;进一步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未获得环境补贴的企业、低创新能力企业及非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漂绿”水平有更明显的提升效应,媒体关注负向调节试点政策对企业“漂绿”的影响,且负面型报道的调节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试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并且带动、突破与引领全国低碳发展,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也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及与企业所在城市进行匹配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低碳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会降低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丰富了将低碳城市试点切入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是基于中国情境对"波特假说"相关领域研究的补充,为低碳城市试点的深入推进及企业以该试点为契机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杰  付奎 《产业经济研究》2021,(5):1-14,127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网络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激发城市创新动力、构建数字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时空效应来看:试点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动态可持续性,随着年份的推移,效果不断增大;且试点政策加速推动了地理相邻城市的信息和创新要素流动,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并加剧了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洼地效应,对经济相似地区创新资源和要素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通过集聚驱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促进城市创新,数字金融助推效应相对较小.从异质性来看,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和行政等级较高的直辖市、省会及副省级等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相对更强.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6—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宽带中国”战略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其结论在Bacon分解、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人才、资本及技术等要素的地理性集中是“宽带中国”战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高城镇化水平城市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结论为充分发挥“宽带中国”战略的创业效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以2008—2019年间发生在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85752件城际发明专利转让事件为研究样本,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和多期DID模型,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际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城际技术转移,且可通过市场化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效应、城市联通效应进行正向调节。(2)在市场规模效应、政府创新驱动效应和技术差距效应的影响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南方地区城市和中心城市城际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转移效应存在空间地理距离衰减特征,有效空间半径为900千米,最优空间半径为400千米。因此,中国应完善全国信息技术交易平台,解决科技成果定价的难题,健全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当前,没有其它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像低碳、生态化城市发展战略这样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识,因为低碳、生态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未来必然的发展模式。但是,与普遍共识相比,目前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指标体系、规划设计原理、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的建设技术和实践经验,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原有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文明本底的"C模式"城市发展道路,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9年139个县(区)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设立对县域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以“宽带中国”战略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的创新水平,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等县域特征,导致成渝双城核心区、城市下辖区的政策效果相对更强。并且在成渝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通过提高当地信息化水平、加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途径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提高县域城市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大众从关注“受教育机会、教育质量与结果的公平”转向“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通过对“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进行探究,对政策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对部分区域学校落实政策取得的积极成效及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挑战进行了解,得出“双减”政策落实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时代的来临,以“搭建绿色可持续性产业体系”为目标,低碳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共同促进产业革命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担负起加速粗放型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担,而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终将引起工业应用的颠覆性转变。现如今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明确,处在高碳发展水准的资源型城市和相关企业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低碳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双碳”目标管束下,探寻搭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碳减排的任务和目标已逐渐成为人类共识。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贵州也不能置身事外,应立足本省省情,围绕"生态立省"战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我国一项促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旨在控制试点地区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峰值、降低产业的碳排放和城乡低碳发展。然而,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区域的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政策效果是影响低碳试点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作为理论出发点,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并运用我国1999—2019年的1 932个县级面板数据,围绕低碳试点政策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受地理气候、经济地理、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政策对不同试点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中国的绿色先行者,希望其在城市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效应。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领先国——低碳城市——其他城市的三层模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低碳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示范效应。找出低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其研发驱动的技术流入和对其他城市投资驱动的技术流出的关系。实证结果证实,低碳城市在其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中发挥着技术中介作用,低碳城市的示范效应受到地区的异质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是未成年人教育理性的回归,是学生教育主体的回归,是社会公益场馆的回归,也是未成年人图书馆的回归。“双减”背景下,实施“中小学校-未成年人图书馆-家庭”合作共建模式,不但有利于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成长,还可推动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OECD国家基于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纷纷进行了税制改革。基于"双重红利"假说视角,着重对环境税的分配效应和就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结果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8-2007年浙江省各县级数据,本文首次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浙江“省管县”体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剔除了其他相关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实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各县经济增长率要比尚未实行该政策的各县经济增长率高出1.48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典型的数字基础设施,宽带的建设和普及具有普遍的居民增收效应,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数字红利”的差异,其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存在差异,进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利用2012—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DID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同时促进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但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较小且滞后,因而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差异化的就业效应(促进高技术行业就业、挤压低技术行业就业)产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这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会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群建设)而减小,随着数字经济渗透度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增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城乡差距,尤其是“宽带鸿沟”和“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获得的“宽带红利”和“数字红利”较小。因此,应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减小和消除和“数字鸿沟”,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和苏沪同城效应的显现,上海对苏州的人才虹吸效应溢出效应更为明显,这既给苏州人才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长三角一体化和苏沪同城效应情境下的苏州人才战略研究,成为苏州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溢出效应的动因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溢出效应可以为人才工作的改革带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适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由过去以工业化建设为重心转向全面建设包括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力争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思想,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经济从此进入长期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报告以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为着眼点,在低碳城市建设国际经验借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案例总结、中国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本研究首先将低碳城市建设置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宏观背景之下,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城市社会活动的关系角度,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客观必然性和紧迫性然后放眼国际,分析总结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以资为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提供借鉴.第三部分回到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从典型案例的角度呈现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第四部分在国际经验借鉴和国内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