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现代社会高关联性、强流动性等特性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跨域性,以致其治理在常规应急体制下陷入碎片化困境。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从理念提升、主体整合、流程优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推进公共问题的整体性治理,为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性治理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建立多元互动的治理主体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源协同机制、建立整体性的治理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治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核心逻辑之一,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开展了较多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流域治理碎片化及流域保护“多规不一”等问题。推进协同治理,主要包括流域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流域沟通和协调机制的创新,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的提升。实践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协同监管,强化流域协商机制建设,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治理长效机制,从而提高黄河流域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源泉。但仍存在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治理横向协同不足、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存在短板、产业数字化非均衡发展等问题。未来,京津冀地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制度引领、技术创新支撑的京津冀数字治理协同新局面,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效合作机制,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在家庭核心化、子女城市单向流动化和村庄空心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以较低的成本开展了“互助+自助”的新型养老模式。与此同时,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就地养老方式,也面临着受到传统思想羁绊、资源碎片化、供给目标和需求偏好发生偏离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农村互助养老的认知、拓宽资源筹集渠道、建立中央地方协同治理策略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与智慧环境相辅相成,随着高新技术智慧环境的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针对当前市域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在环境与条件、组织形式、价值理念方面存在的“碎片化”问题,结合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通过市域空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组织形式的多元一体格局和价值理念的理性信任整合等路径,优化构建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下,作为产业协同的承接主阵地,开发区承担着承接非首都功能、区域产业合作的重任。在多主体协同、要素成本比较和制度环境优化支撑的框架下,以制度比较视角研究河北开发区能级提升中存在的体制改革滞后、产业与创新融合不充分、营商环境差异大、利益共享与成本分担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明确功能定位、差异化发展布局、完善协同机制、重点强化共建以及缩小制度环境落差等在开发区深化协同中的改进策略,是对京津冀开发区协同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是涉及多部门多地区之间的跨界治理。由于激励不足、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冲突、部门利益碎片化等问题的存在,现阶段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践中仍然面临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供给水平偏低的治理困境。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激励、提升协同环境支撑、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全面提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协同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8.
推进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北京大都市圈发展的应有之义。纵观全球都市区域发展规律,区域间的关系都是从竞争走向竞合、从功能隔离走向功能融合、从分治走向共治。研究发现,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由竞争向合作、功能隔离向功能融合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阶段性的发展困境。建议设立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改革试验区,以通北协同发展为突破口,通过促进通州与北三县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探索,既有利于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高质量的都市圈发展,更能够探索突破现有治理格局,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区域协同治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是为了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制度创新。目前,产业学院存在保障机制不健全、办学定位不明确、育人特色不明显、绩效考核体系缺失等问题。探索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产业学院,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各方利益共享激励机制和沟通联系机制,实施名师引领、专产对接、定制化培育人才,从而构建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产业学院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保定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继而从产业融合主体、业态、载体、机制等方面提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保定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和拓展版。通过对山东潍坊市的调研,揭示该市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选择,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型融合主体,引导融合主体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强化先行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协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产业生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支持,推进相关政策创新;完善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融合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研究发现,潍坊市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对于其他地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富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成立雄安新区之前,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力度不均衡。京津冀融合发展遇到瓶颈,缺乏新力量的带动。促进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将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京津冀应以雄安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促成三地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从而带动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打造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流域各辖区、辖区各部门,传统的“单打独斗”“碎片化”治理方式难以根治流域生态问题,协同治理成为解决流域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之策。基于此,以长江流域环境审计协同为例,从环境审计协同内涵、必然性、现实困境、路径选择等角度探讨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的环境审计协同治理体系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具有院校企业协同化、产业教育融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特点,高职教育理实一体人才培养取得积极的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院校与企业协同一体机制不够、产业和教育协同一体机制不够、理论和实践协同一体机制不够等不足。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协同一体机制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构建院校与企业协同一体机制;构建产业和教育协同一体机制;构建理论和实践协同一体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其治理成效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不可否认,各级城市政府为响应政策号召,也在积极探索高效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试图转变过去的全能型政府治理模式,进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但是,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仍不尽乐观,协同治理整合机制不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协同治理沟通机制不畅及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俨然成为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现实梗阻。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针对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既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过程,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联动,为解决我国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攀升,  相似文献   

17.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城市成长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成长的过程也是城市产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理论为视角,探讨了城市成长与产业创新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而从城市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体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产业创新的成效.同时,指出了我国城市产业创新中的“路径依赖”、产业政策“碎片化”、产业与人文社会环境缺少协同和城市间产业同质性强等制约因素.最后从有效发挥政府干预机制、优化城市产业政策工具、建立城市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和建设“美丽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产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细嘉  周青 《企业经济》2012,(9):131-133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耦合性、互补共赢性及内外因素驱动诱导等产业融合基础条件。基于对产业发展实践和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路径、融合模式、融合动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产业融合机制,是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同时,发展方式的协同融合、资源开发的有效整合、保障机制的协调配套等是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宁波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众多中小企业集群已经从简单模仿的块状经济发展到集群创新网络。目前宁波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着缺乏整体规划,群内核心企业缺位,群内外资企业植根性差,产学研关系松散以及群内结点关系链凝固,产业链带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议今后宁波产业集群治理应实现公共治理和自发治理的协同,从优化公共政策,整合公共资源,扶持核心企业,完善信用机制建设,强化产学研对接以及营造网络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加强集群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