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民用机场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机场语言景观,兼具传达机场公共空间的信息功能和反映机场及城市文化的象征功能,同时还具有融合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符号功能。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采取弥补空间布局短板、提升服务流程便捷性,抓住旅客视觉接触点、凸显“福”主题,推进福州空港文化长廊建设、讲好福州故事,多维度联动、延伸人文机场影响力等措施构建人文机场的语言景观,也为其他机场文化建设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语言景观作为独特的符号功能,传递着"文化自信"的溢出效应,其承载的文化译写与传播,更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基于深度翻译理论,通过旅游地语言景观文本的隐性翻译、语言景观旁注、文化资本显性注释等视角,阐释语言景观承载的地域文化,以期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感,增强文化交流与接受度,扩大文化信息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以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语言景观为例,分析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一种制度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并从语言的经济性质出发,探讨旅游语言景观功能的发挥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长,我国景区英语语言景观建设中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存在着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语言书写不规范等亟需改进之处。为此,应从提高对英语语言景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英语语言景观的设计感,并建立景区英语语言景观的维修再建机制几方面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景区英语语言景观建设的实效性,为外国游客传递更准确的服务信息,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的体验性到"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体验观揭示了语言是在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相互体验中,通过认知加工成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作为认知的主体和文化的创造者,人在语言的形成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为"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语言体验性为"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三点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亲身体验;在学习语言内容中侧重形式与意义的理据性;语言学习要与文化相结合,培养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石狮永宁卫青年旅社为例,运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从背包客视角探讨其对青年旅社(简称青旅)实体空间的认同、对他者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群体的认同,并从这三个维度实现对地方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研究表明:青旅作为居住空间,其物质空间功能和室内空间氛围营造能够为背包客提供现实和精神上的需要;背包客通过空间的表现形式,接受并且认同了这种文化,产生重游或延长居住时间的举动,从而形成了背包客对青旅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语言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势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在广西语言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中,以自然、历史和市场为主要内容的自主性、牵动性要素优势明显,人力、资金、技术等再生性要素有待加强,相关的语言政策等制动性因素仍未完善。因此,广西语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途径是: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谋定语言战略,出台语言政策;转变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语言人才质量;增设汉语培训机构,挑战东盟国际语言秩序;促进语言产业结构多样化,丰富语言职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交际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特定的空间语言规则。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比较东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语言观念差异,并从文化视角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达到消除文化误解和减少文化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言顺应论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偏误问题进行探析发现,中国学生英语语音偏误主要存在发音部位错乱、重音指派错位和语调平淡、缺少核心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忽视了顺应语用意义的传递、言语交际者的心理世界和话语构建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曲阜市310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曲阜市地名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从语言特征来看,曲阜市地名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流音节类型,以平声结尾为主要韵律特点,以"专名+通名+通名"型为首要结构形式。从文化内涵来看,曲阜市地名反映了当地的水文文化、姓氏文化、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语言知识。但因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造成文化休克。本文对“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从语义文化、语构文化和语用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语言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可以分为显性语言和隐含性语言。隐含性语言的语效是在交际的关联推理理解中获得的。从关联、合作原则出发,隐含性语言具有语义栖居、可推导性、关联性、规约性和信息的相关性等特性;隐含性语言的取效条件有语境、文化条件和心理条件;隐含范式有幽默语、礼貌语、间接语言行为。关联理论和合作原则由于理论抽象的不足对隐含性语言的交际取效尚缺乏足够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的模糊性与修辞性看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是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作的作者。而翻译作为跨越语言信息的转换桥梁,应充分尊重语言的模糊性与修辞性,让译者在原作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里自由驰骋,同时也为其译作的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仅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文化导入应贯彻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其导入方法可以用直接阐释法、归纳对比法、角色扮演法和指导督促法等。  相似文献   

15.
从事分布式创新活动的企业必须面对创新活动穿越组织边界的挑战。文章在引入分布创新组织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创新活动越界包括穿越组织边界、时间、空间和不同学科知识的边界。在活动理论分析框架下,通过"边界对象"和"边界管理者"概念,描绘创新活动的交互作用,探讨了创新活动跨越组织、时间、空间和学科知识边界的途径。同时利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念解释交互活动越界现象。进而,为管理创新越界活动提出加强组织学习、合理设计活动安排和强化单位间合作的三项措施,并展望了后续的可能研究。  相似文献   

16.
符号学是独特的认知理论和方法,它是人类文化的元语言,其功能是建立通用的文化理论和跨学科研究。而语言符号是符号的主要类别之一,它是由“能指”与“所指”组成。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如果交际者双方能明确同一能指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所指,区分和建立多种文化的差异和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便能实现和提高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不考虑语言的文化,翻译就无从谈起。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英汉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哲学和思维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出中西差异本质是文化差异,因此翻译之难就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翻译思维最重要的是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18.
颜色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但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差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绿色在中英语言文化中的异同:绿色在中英语言中的运用;绿色在中英语言中的文化象征意义;绿色在中英语言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英语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词法、句法和语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深入解读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同时,探讨在女权运动影响下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外语学习中传授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应从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注重讲解词汇、注重培养学生地道的语言交际能力三方面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以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