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名人馆永久陈列的新徽派版画作品《巢湖颂》,以木刻原板版画的形式呈现了安徽巢湖流域的自然人文风貌,这一鸿篇巨制再次向大众展现了徽派版画的新成就。《巢湖颂》蕴含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对进一步传承发展新徽派版画和弘扬"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今安徽城市精神内涵与文化品格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晓州 《大众商务》2010,(14):290-290
粉黛的白墙,屋瓦的黝黑与房梁屋檐的错落有致,仅仅几笔便用白的手法勾勒出了婉约的徽派古建筑群风格。这些徽派建筑群和徽派民居可以说都是自然与人文艺、诗文和雕刻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特定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粉黛的白墙,屋瓦的黝黑与房梁屋檐的错落有致,仅仅几笔便用白的手法勾勒出了婉约的徽派古建筑群风格.这些徽派建筑群和徽派民居可以说都是自然与人文艺、诗文和雕刻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特定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特点、以及居住方式和行为特征等问题。以徽派建筑的审美特点分析为切入点,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以下观点:徽派建筑体现了古代徽州文明的律动,它表现出“道法自然”的美学法则,充分反映出徽派建筑是徽州宗法伦理结构的物化,也是徽州商业社会民俗物化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传统艺术中,黑白木刻版画是版画中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黑白之间的对比与点、线、面的穿插交融来展现作品情感,以丰富的刀法让作品表达得更简洁明快,轻松自然.在当下的数字时代中,艺术家们使用古老的技法与黑白木刻版画相结合来演绎动画,这种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其他表现形式无法比拟的.黑白木刻版画动画是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这种黑白木刻的语言形式不仅能为动画烘托出独特的情感意境,还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就是黑白木刻版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艺术为文学作品风格的阐述提供了重要载体,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的语言独树一帜,很好地诠释了小说丰富的审美层次。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老人与海》的审美风格,首先阐述了语言艺术与审美风格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的句式、词汇和修辞三个方面,对《老人与海》的审美风格构成进行了研究,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语言与审美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微文化是以移动互联网和web2.0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QQ、视频网站、网络论坛等以用户生产并传播内容为主导形成的网络文化.建立在媒介技术基础上的微文化,其审美品格体现出鲜明的媒介化和技术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跨时空视觉化审美感知、碎片化虚拟性审美体验、交互分享式审美生产、多元时尚化审美风尚.高度依赖媒介技术的微文化呈现出一系列难以避免的审美悖论:充实的身体在线与虚空的主体在场、审美快感的满足与审美情感的匮乏、审美幻象的充盈与审美价值的消解、审美选择的自由与审美控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明代胡应麟的《诗薮》是中国一部经典性的诗论专著。本文对其确立的各种诗体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认为清代的有些诗论主张和审美观念,都曾从中吸取过有益的养料。文中并对胡应麟确立的这些原则和标准的原因与既成条件,以及对后世的利弊影响,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资源,不论是其无形的心智维度,还是其有形的符号维度,都蕴藏和生成着一种设计文化力量。新徽派在建筑、环境、产品及视觉传达等设计领域继承发扬了徽州文化资源的精神要素和符号要素。  相似文献   

10.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由最初瓦尔拉斯均衡下单一的自由主义范式发展到现在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范式、瓦尔拉斯均衡与非瓦尔拉斯均衡并重的格局,同处"无主流时代"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面临诸多变数,构建逻辑统一的宏观经济理论大厦成了极具挑战的研究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明代刊刻唐诗选本的风气很盛,重要的唐诗选本的选诗宗旨及规模架构又刺激了明代诗论的发展。而要论及唐诗选本在明代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杨士弘的《唐音》。《唐音》是一部及其有特色的选本,后人高儒之、高楝、李东阳等都给予其高度的评价。在探讨《唐音》的编选目的、体例后,我们可发现它对于“专取乎盛唐”标准的坚守及“格调”与“世变”相结合的双重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移情机制在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作家在与现实世界进行审美交流时,为了逃脱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断裂带来的苦闷而运用了移情机制,将传统社会中古典的审美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并投射向未来,形成了一种余韵风格。在这种余韵风格的文学形象中,《边城》与《古船》在时间以及审美理想上的继承与延续性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移情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约翰福音》通过充满比喻与象征意义的福音故事全方位聚焦耶稣基督的言行而展开叙事。叙事框架呈现出规律性的范式形态,主要包括耶稣自我宣示的言说范式、耶稣譬喻性话语的误解范式、数字模式的叙事范式、耶稣与信仰冲突的叙事范式等。  相似文献   

14.
继2003年4月《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对”风险投资”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之后,在广大读者的期盼下,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健钧博士的另一力作《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对“风险投资”范式的检讨》已于2004年6月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5.
以《三言》《二拍》等为代表的明代话本小说,是明代社会发展与商业经济繁荣的典型体现,两部作品均有不少篇目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文章通过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对话本小说题材的拓展、商人地位的改变和小说的传播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话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了《西游记》的时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多音节时间副词在《西游记》中的分布、使用入手,并与《汉语大词典》中相同义项进行比较,意在通过对该书中多音节时间副词的研究来勾勒明代多音节时间副词的基本面貌及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7.
进入电子媒介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赛博空间”。全球化语境下,虚拟世界的形成使人类的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主体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也带来了一场精神领域上的审美新变。数字文化时代下,赛博空间既是一个丰富多元的万象世界、高度拟真的仿像世界,又是一个欲望驰骋的幻象世界,并由此形成了三种新异的审美范式——“碎片审美“”沉浸审美”和“享乐审美”。  相似文献   

18.
张岱《陶庵梦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它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反映出明末社会文化发达的程度。《陶庵梦忆》集中表现了晚明戏曲成果,揭示了晚明美术特别是版画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井,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创造物,本身不具任何色彩意义。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井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小说《妻妾成群》中井是苏童借助的极具象征意味的载体,井"深、黑、凉、硬"的每一特点无不折射出封建制度的森严、黑暗、冷漠与无情,极度活跃的欲望与死沉、压抑的封锁相碰撞,造成心灵的梦幻与鬼域。苏童对井的逐层深入的挖掘,也是对颂莲心性逐层深入的展露。在《妻妾成群》中,井意象推动行文的发展,疏通行文的脉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多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无限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晚期,高濂创作的《玉簪记》以其特有的喜剧色彩占据了婚姻爱情剧的一角,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玉簪记》的成功与高濂独特的创作构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从内容与人物塑造两方面入手来分析高濂《玉簪记》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