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以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城市营销这一课题,正逐渐被带进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目前,重庆正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渝经济区建立、两江新区崛起等重要机遇,而推行重庆城市营销,是提升重庆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重庆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对西部城市经济建设起到支撑、带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化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我国创新型人才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在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聚才体制全球化等人才管理体制的"六化"变革,全面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新农村是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只要是有小农经济或小农场、而且传统村庄还存在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时,都有农村综合建设的客观过程.去年中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这应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和加速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了3.0版时代,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是在高职教育转型升级背景下,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陆玉梅  徐燕 《民营科技》2012,(10):108-109
极具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建设苏南创新型城市的中坚力量。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尚存在产业层次低、管理模式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升级和转型。"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苏南民营企业应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期间,面向竞争优势再造而进行持续创新活动,在政府部门的培育下实现创新型发展,最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体系.文章从"创新型城市"的科学内涵出发,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和社会保障的状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效果。首先,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它包括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的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非农业型经济;二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三是社会生活向城市性状态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的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这三个方面综合的空间形式是城市地域的扩大、市镇数目的增加和都会地区的出…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空间形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持续深入,创新型城市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立足于本土语境,通过对我国近10年来相关研究的回顾,对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建设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应解决实践中的"标杆化"泛滥与理论研究"政策性"缺失的问题;在国家整体创新战略的空间组织结构调整中,应与"城市群"研究相互融合支撑;应突破现有创新型城市评价实践和研究的"同质化指标困境",由"项目评价"转向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渐表现出郊区化特征。本文以城市郊区化为背景,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市场转型期间,政府分权、土地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基础;以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企业性开发、竞争和再分配模式成为导致城市郊区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市郊区化更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建设是区域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过程。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包袱重、困难多、压力大,经济转型升级任务重。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形势与自身优势,并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性城市建设路径。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创新性城市建设的思考对于同类型城市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青 《价值工程》2010,29(15):145-145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走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有特点的小城镇,作者借鉴当前不少城市的做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小城镇中的应用作出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generally found that most Chinese cities were undersized in the 1990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 has evolved since the country began to experience much faster urbanization and deep marketization after 2000. Based on panel data of 281 cities between 2000 and 2013, our spatial panel data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impact of city size on urban productivity appears to have an inverted U shape, and its effect will grow when the cities’ industrial structure becomes more dominated by the service sector.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spatial interactions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mong Chinese cities. Furthermore, we compute the optimal size for each city and find that most Chinese cities are still undersized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argu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sufficient growth of medium sized cities in its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京沪港渝为核心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118-122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一国城市化和城市体系形成的进程中,首位城市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浦东开发、香港回归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在我国北、东、南、西四方,已形成北京、上海、香港、重庆四大首位城市.重点建设京、沪、港、渝和以其为核心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四大城市群,可以形成发达、完善、均衡、有序的全国城市体系,有力引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能源消耗间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2000—2009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的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我国存在一条U形的城市化能耗库兹涅茨曲线,该曲线的转折点出现在城市化率约为24%的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在该曲线的右侧部分,表明如果我国的城市化率在今后仍不断提高的话,由城市化所导致的能耗将迅速增长。同时还发现城市化在我国能耗增长中的贡献比重较大,但对于在2003年出现的我国能耗迅速增加的拐点,从城市化的角度找不到解释。最后提出如果今后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由能耗迅速增加所导致的城市发展的离心力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对我国的城市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国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剧烈。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构规律,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呈周期性涨落,各街区的人口变动较为明显且已出现逆城市化态势,人口分布不平衡且在空间上存在突变和周期性变动;中心城区的经济空间重构极为明显,第一产业空间压缩,非农产业空间转换剧烈,第三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 ,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有一个很大提高。作者认为 ,在这一过程中 ,应该以发展大城市为重点 ,并以此带动一批中小城市 (镇 )的发展 ,实现全国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期面临的若干挑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者认为 ,今后 2 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将面临以下挑战 :片面的城镇化率决定论导致过度城市化 ;大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孕育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各类园区与大城市空间有序扩展脱节 ;城市防灾功能衰退 ,人居环境恶化 ;交通拥堵 ,市民出行日益困难 ;投资渠道分散 ,小城镇增长乏力 ;中小城市缺乏核心竞争力 ,城市功能不健全 ;城市风貌千城一面 ,特色丧失 ,建筑风格单一 ;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就业率低 ,犯罪率上升 ;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和形象工程过多同时存在 ;违法建筑屡禁不止 ,城乡结合部混乱不堪 ,等。对以上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认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仅是因为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的城市化必然产生实际的、长久的社会需求。在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多种路径选择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仍然是现实的和重要的途径。要把握基础设施准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坚持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坚持走以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城市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巴图 《价值工程》2010,29(6):106-106
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信会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小城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小城镇获得了飞速发展,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转移农村人口和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工业化方面,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在城市化方面,城市化速度较快;在生产方面,逐步进入一个IT支撑的时代;在消费方面,逐渐来到了一个高档耐用消费品占主导地位的时期.面对这样的新时期,不仅需要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功过得失做个基本的判断,更需要为我国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