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超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8(3):23-27
VAR模型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建筑业就业只是在数理统计上存在关系,并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最低工资对重庆市建筑业的微弱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可以紧密联系行业平均工资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基于全国和地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6年~2007年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全国总体就业有负影响,但影响力度很小.进一步的地区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东、西部地区的就业有负影响,对中部地区的就业则无显著性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整最低工资政策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青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13-15
2004年4月,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实施,最低工资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随后,各地区不断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最低工资政策的效应在经济学界引起广泛争论。对调整最低工资政策的指责主要来源于其对就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对中国就业总量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分析表明,在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适度提高不仅不会造成就业总量损失,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最低工资标准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娟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1):93-97
选取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0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就业量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就业量与最4~-r-资变量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存在稳定的关系,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虽然会对我国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小;从短期来看,最低工资标准的波动对就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就业在应对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就业渠道,非正规就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不但存在从“无业”到非正规就业的过程,还存在从正规就业到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使城镇就业的变化表现出单位就业人数减少而非单位就业人数增加的特点,即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邱春高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7-70
本文主要从技术进步的经济功能角度出发,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空间上的挤出效应、替代作用的挤出效应和由于劳动者素质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因而技术进步在目前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最低工资标准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劳动经济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涉及的变量过多,究竟其影响是正还是负,不同的研究者因为假设条件的差异,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文章从作用机理和实证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作出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否,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在供求的视角下,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是不同的。从供求视角入手,着眼于最低工资,分析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当最低工资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是当前"民工荒"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周启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2)
FDI的就业效应按其作用内容可分为就业数量效应和就业质量效应.利用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的FDI就业效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FDI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得出FDI对东、中、西部地区就业数量和质量产生正面的直接效应和负面的间接效应.针对此提出应大力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对FDI在地区的流向按技术层次和劳动力素质高低分流;完善外资企业工资的立法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李昕芮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36-40
本文根据辽宁省近年来科教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却未带来就业增长持续稳定的现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分析辽宁省科技财政投入和教育财政投入对就业的影响,并通过计量经济的方法对科教财政投入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作用,构造了一个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拥有庞大数量的低收入者是我国收入差距保持较高的水平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缺乏有效的工资集体谈判机制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是增加二级劳动力市场上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的提高有一个合理的区间,超出临界值,最低工资会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远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导致最低工资劳动者的实际社保缴费率高于名义缴费率,一方面减少了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相对用工成本。相比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提高使得企业雇佣低收入劳动者的相对用工成本更高,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更大。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的经验数据表明,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上涨对总就业和城镇就业都已经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FDI的就业效应按其作用内容可分为就业数量效应、就业质量效应.利用以科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的FDI就业效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FDI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并就其成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城镇就业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延超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3):12-15
本文立足于我国宏观就业环境,利用1978-2006年间重要年份的相关样本数据,运用统计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就业形势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以回归结果为根据,在综合对比国外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促进我国就业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FDI对山东省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就FDI对山东省就业总量、三大产业及不同地区的就业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区域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FDI对三次产业及东中西地区的就业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分别测算了各自的贡献率的基础上,就山东省如何提高FDI的就业效应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对母国的就业效应日益明显。国内外的学者利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论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给母国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就业不确定效应、就业结构效应和就业质量效应。本文对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服务业就业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就业,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与稳定所面临的极为紧迫的问题。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对我国就业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它不但体现在自身的就业效应上,更体现在其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上,即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绩效表现出显性和隐性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周启良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2)
FDI的就业效应按其作用内容可分为就业数量效应、就业质量效应.利用以科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的FDI就业效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FDI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地区性差异,并就其成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89-90,114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在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方式、待遇计发等方面主要是针对固定用人单位的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用正规部门的养老保障制度去覆盖非正规部门人员是不大可能实现的设想。因此,要建立怎样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它既符合非正规就业人员就业特点,满足他们对养老保障的基本需求,又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能减少制度运行的成本,同时最终实现与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与整合统一,就成了本文要讨论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负转正;从区域比较来看,目前大多数沿海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会对当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来看待环境规制,防范和减少环境规制的就业风险;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精准施政,合理引导环境规制下的劳动力再配置;积极施政引导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劳动力空间流动,实现环境规制在环保和就业方面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