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占华  郭娇玉 《消费导刊》2009,(21):144-144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将"宽严相济"落实到司法实践中,是司法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裁量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鹏 《商》2015,(3):202
我国新颁布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依据案件的事实和证件,把不起诉的种类分为法定种类的不起诉,酌定不起诉以及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疑不起诉制度。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是从"疑罪从无"价值理念到"无罪推定"价值理念转换过程中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要重视并完善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的不起诉的形式之一,当然也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检察实务的角度来探讨存疑不起诉产生的价值、适用条件、证据不足的理解及产生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刘亚峰 《华商》2008,(12):53-54
本文从宽严相济的角度论述了刑事政策概念、价值、执行以及补充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李嘉铭 《致富时代》2011,(8):199-19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法律文化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春秋时期就可以看到其思想萌芽。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该政策的提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附条件不起诉在有效化解刑事纠纷、预防和矫治犯罪方面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我国增设附条件不起诉,具有必要性、合理性。本文借鉴域外的共同作法,在论证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构建中,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梦  张明宇 《消费导刊》2009,(14):135-13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强调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是我国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是刑事政策的新发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刑事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减少和预防刑事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既要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体 《现代商贸工业》2023,(11):214-217
新发展阶段下,电网企业产业格局与生产关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各业务领域面临的法律风险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加强内部的法治建设与管理。其中刑事合规在企业经营治理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因为企业一旦被定罪,将要面临的后果将是“灭顶”的。刑事合规中,合规不起诉制度改革的大量实践经验对刑事合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将以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相关实践研究为出发点,围绕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背景设下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有关合规风险,就完善电网企业刑事合规的基本路径提出概括性思路,以期为电网行业健全刑事合规制度,加快实现法治企业建设,和电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探讨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而犯罪嫌疑人在逃被抓获的刑事不追诉案件.案件发生在1993年,公安机关对该案立案后,仅对犯罪嫌疑人通缉,未采取强制措施.抓获犯罪嫌疑人后,该案从犯罪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请示后,作出不核准追诉决定.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超过诉讼时效,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提出两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物质损失赔偿的实现;提高侦查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2.
耿佳 《中国市场》2012,(31):122-12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选择,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治理理念具有密切关系。为适应和谐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分析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提炼其中的先进理念,即和谐理念,促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研究,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指导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我国最近一段时间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刑事政策的采取为角度,对校园暴力事件究竟应当“乱世用重典”还是应当让社会为其发展负责,采取较为轻缓的政策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缓解近来暴力犯罪频发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晓红 《致富时代》2010,(3):175-175
随着被害人学的产生和发展,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特定犯罪被害人予以补偿的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的救助力度很有限。该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几个主要国家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启示,为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客观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明 《致富时代》2016,(4):130-131
近几年以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随着党和国家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倡、相关学术界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入研究以及社会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广泛关注,使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已经成为了法律界的热点话题。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司法传统的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已经在立法空间上产生了不合理的挤占。在当下构建法制社会的过程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该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坚持以政策为导向。因此,本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展开了分析与讨论,仅供业内人士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华北 《消费导刊》2013,(4):165-166
在对中西方刑事立法思想进行比较的大前提下,本文拟以日耳曼法和唐律为考察对象,以它们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为基础,来比较它们的刑事立法思想所存在之共性和差异。陛。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1):215-216
刑事案件是由于犯罪嫌疑人侵犯了国家保护的社会关系而引起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起诉,法院审理进行判决的案件。在我国刑事案件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以主刑为主要刑罚涉及的就是监禁罪犯、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但这种处罚的形式对于被害人的损失无论是身体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这就催生了刑事和解这一理论,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高翔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266-266
当前,中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尚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司法实践层面,导致证人出庭率很低。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诉法》修正案),对我国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完善,但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在实践中仍应从完善具体的保护手段和措施、完善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及范围以及建立刑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入手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胡悦文 《商》2014,(7):164-164
在我国查出的贿赂案件中,受贿者索贿案件只占据极少的部分,而行贿者主动行贿的贿赂案件占据多数。由此可以看出,行贿犯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称为产生受贿犯罪的直接根源。因此从严惩行贿开始,才能阻断贿赂的源头。我国法律对行贿罪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刑法》的第389条和390条,但是条文本身对行贿犯罪的种类、范围、行为构成和刑罚等方面的规定都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不利于有力地打击行贿犯罪。鉴于此,本文立足相关条文并深入探析,为完善行贿犯罪的刑事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达到预防贿赂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