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血缘上说,A股市场和H股市场几乎有天然的渊源,地域上相近,亦有不少股票横跨A股和H股,以至于香港股市常常被作为A股市场的参照物被提起。关于A股市场的缺陷,香港市场的经验,这些话题在A股下跌到相对底部的时候被反复提起。针对这些问题,作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香港大福证券董事总经理的黄绍开先生可能更有发言权,在香港证券市场驰骋超过20年,同时又经常赴内地,而且多次给证监会官员授课,对A股市场也是了然于胸。自然,在接受记采访的时候,话题就从A股和H股会否价格接轨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H股和A股上市资源的互动会带来两个市场的同步发展:H股市场充分活跃,A股市场逐渐改善资产配置功能和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迅雷 《新财富》2011,(4):36-38
近年,不少A+H股票的A股相对H股由大幅溢价转为明显折价。这一来是全流通和私募崛起带来A股市场巨变,大盘蓝筹股被低估;二来是A股投资者投机偏好的影响。投资者的不成熟,导致企业在两市不同的行为模式,A股央企最近9年平均分红率为20%,而H股央企则达36%;  相似文献   

4.
王婧 《现代商业》2011,(36):238
根据“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理论,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年报信息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为依据,考察影响年报披露时间的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A股H股收益率和波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股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对中国吸引外资,促进国外投资者了解中国企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考虑到H股市场得到信息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了A股和H股之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关系,根据A股和B股相关研究和最后数据实证分析我们发现A股和H股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H股的波动率却显著高于A股的波动率.而后对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叶檀 《商界》2011,(6):31-31
比亚迪A股融资类似于技术风投,以高价回归显然是对A股市场的嘲弄。比亚迪发展进入瓶颈期,传出回归A股的消息。比亚迪A股融资类似于技术风投,存在风险,披露的预测发行价格太高。  相似文献   

7.
A股和H股市场软分割因素研究--兼论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Ⅱ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Ⅱ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2003年H股在一级市场上的筹资额与A股旗鼓相当.这并不意味着,H股市场会取代A股市场,成为中国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渠道.恰恰相反,H股市场的发展对A股市场的建设应该有非常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9.
谷蕾 《商场现代化》2011,(12):152-153
本文以2010年西北地区深市53家A股主板公司的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不力以及上市公司的态度不积极等。通过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OFⅡ雷声大,雨点小,雨点小小在真正可能投资于A股市场的资金量上,雷声大大在高唱选股理念上,近来OFⅡ们纷纷表示不看好同时有H股的A股股票,不免在市场上引起一阵鼓躁,脚踏A股H股两条船的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多多少少有些贵族派头,这些公司大多是国内各行业举足轻巨的企业,尤以港口.高速公路、电力和航空等公用行业为主,OFⅡ偏偏唱空它们,令人有30年河西之感。  相似文献   

11.
一、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应当如何运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答:内地企业会计准则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现等效后,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除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差异外,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应当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运用相同的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A股和H股上市公司2001—202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H股上市,A股上市会对公司创新产生额外的促进效应,但这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数量而非质量上。机制检验表明,A股上市带来更大的融资规模,从而为研发投入的扩大提供了条件,有助于企业创新;而且,A股创新激励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技术性行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徐刚 《新财富》2004,(7):40-41
在QDⅡ或者资本项目开放的预期下,只要A股价格不是单方面向H股井轨,而是A股和H股共同向中间靠拢,那么大盘蓝筹公司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小盘股则永远无法逃脱价格大幅下跌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4.
叶檀 《商界》2008,(5):100-100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A股投资者要避免当炮灰的唯一办法是盯住H股。A股投资者有可能在两个方面成为炮灰,一是A股的估值权力被美元投资者俘获,二是A股的市场化定价被市场扩张俘获。  相似文献   

15.
从前年4月开始,很多身份百万以上的客户就不时往香港跑,目的只有一个:H股。如今的股票大户室里,已经几乎没人关心A股了,因为大户基本上都把资产投入到H股了。放眼全球资本市场,H股今年的涨幅是首屈一指的。以指数论英雄的话,今夏H股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相似文献   

16.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内部、外部因素分别阐述了影响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主要原因。内部因素,主要为年报编制工作量和审计复杂度、公司业绩和管理层自由裁量权等。其中,年报编制工作量和审计复杂度与年报预约披露及时性具有负相关关系,并逐渐成为主观影响因素。业绩差的公司一般倾向于晚披露。外部因素,主要从外部审计程序、审计的清洁与非清洁意见和事务所专长等研究其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II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郭雳 《新财富》2005,(10):16-18
无论送股还是付现,都属控股股东的自主民事行为,将H股股东排除在外本无可厚非。但认真审查原先招股说明书等披露文件、谨慎遵循《股改办法》操作程序、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严格区分股东和公司行为,是所有牵涉股改境外上市公司必须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严烨 《商》2013,(17):170-170
引言 过去的十几年间,不少中国股市选择在多个证券交易所交叉上市募集资金。除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也是主要的选择之一。按照经典的金融学理论,因为同一家公司的A股与H股有着相同的未来收益和同等的股东权利,并且这家公司的A股和H股有着一样的风险性质,因此在资本市场充分融合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