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中,舆论力量可以对司法审判进行有效监督,但是,有时在媒体和网络片面或模糊的报道下,社会舆论很容易偏激地倒向司法审判中的某一方,舆论的压力甚至它的反客为主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司法独立判案,这会对司法实践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我国应从司法、媒体以及相互关系三个层面入手,既要保障落实舆论监督的理智,司法又要认真听取各媒体正确的意见,而不要屈从与舆论监督,实行真正的司法独立,规避“舆论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是全社会对司法审判更加关注,司法审判将面对更多的监督和制约,也必将对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与独立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形成方式较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更为丰富多样,但是这种新媒体模式引发很多负面问题。新媒体舆论作为网络舆论的一种新兴方式对司法审判起着舆论监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下在肯定网络"微动力"的同时,也不能不提及一些失范甚至违法的现象。那么,如何保持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同时消解消极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热点事件"于欢案"中网络舆论的分析,探讨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去年年底,"钱云会案件"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短时间内迅速由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纵观案件始末,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舆论正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司法,表现出网络舆论对司法前所未有的监督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并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军,然而网络舆论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也可能阻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如何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舆论对热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逐渐增多,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也备受关注。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逐渐凸显,运用得当能够有效防范与纠正冤假错案、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运用不当则有可能干扰司法独立、损害司法权威。为了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协调、和谐共存,应当规范新闻媒体监督行为,提升监督司法的工作水平;健全司法制度,注重司法公开并妥善处理投诉;完善新闻立法,明确规定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商》2015,(34)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成为我国社会民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平台。民众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意见,推动伦理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网络的优势,使其成为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然而,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夸大事件内容、虚假监督、非理性舆论造成的伤害等。这严重影响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所以,掌握网络舆论监督失当的表现以及原因有助于我们引导民众更加理性的进行舆论监督,使网民的网络舆论监督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论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敏耕 《市场论坛》2007,(10):85-86
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都受到宪法的认可和保护.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基本形式,而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司法权独立行使的原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舆论监督对司法权的影响,由此导致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关键是,要规范舆论监督权和司法权的行使,使它们在各自合理的限度内发挥彼此促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体权利,揭露事实真相,表达民情民意,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等负面影响。舆论监督是公众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而审判权独立也同样在宪法中予以规定。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存在着张性。司法独立让住于舆论审判并非常态,应当加快相关司法制度的建设和舆论媒体监督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重要的监督形式,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的最好途径。探讨新的形势下,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创新网络舆论监督的形式与方法,加大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法制建设力度,防范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侵权现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海玲 《中国报业》2022,(24):58-59
在当前复杂的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报道面临全新的局面,应强化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度。本文分析当前新闻舆论监督报道面临的新形势,并就新闻舆论报道监督现状进行总结,对新闻舆论报道的突围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舆论一经形成所产生的强大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而媒体的出现催生了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司法审判领域,舆论产生的监督力量对遏制司法腐败有积极意义,但是舆论的过度关注加上媒体的不规范报道,有时反而会干扰司法公正.司法审判既要尊重舆论监督,又不能迫于舆论压力失去法治的立场;公众和媒体在行使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权利时,也应该以尊重司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任兰 《消费导刊》2011,(7):124-125
舆论监督与司法都以实现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司法追求法律的公正,舆论监督追求道德的公正。由于在规范标准、实现过程上的差异,舆论与司法在对公正的理解上时常发生碰撞。要使舆论监督与司法要通过体制的完善走向共赢,需要界定传播媒介的地位、权利与义务;明确舆论监督权与公正审判权协调的制度空间;改革司法,减少司法公正对外部因素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局限,网络舆论监督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虚假且商业化过重、舆论导向容易被操控、相关法律法制不完善、部分网民素质低等。本文分析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出应对策略,以此加强网络监督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亚男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94-295
近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体权利,揭露事实真相,表达民情民意,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等负面影响。舆论监督是公众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而审判权独立也同样在宪法中予以规定。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存在着张性。司法独立让位于舆论审判并非常态,应当加快相关司法制度的建设和舆论媒体监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不断深入大众生活的过程中,监督方式也从单向度变为多形式并存。网络围观现象呈现狂欢化,加剧了网络舆论监督的负效应,伪舆论监督因此而生。本文从网络围观狂欢化出发,对伪舆论监督进行分析,系统阐述其成因、形式及危害。  相似文献   

15.
厦门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结合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发挥党报主导舆论的优势,在破解舆论监督难的问题上,进行深入探索。笔者以厦门日报《监督在线》为例,具体论述了党报在整合多方面的监督力量,通过有序、有效舆论督评,实现监督效应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伍盈  唐希  苏畅 《消费导刊》2011,(3):131-132
近年来,基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蓬勃发展,衍生出种种新的传播现象。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探讨了这些衍生传播现象。如传播中网民的参与从网络评议到人肉搜索:从网络舆论到行为舆论:在网络舆论监督中还凸显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共振与网民与决策层双向传播等传播现象。这些传播现象具备交互性、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与制度化的缺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伍盈 《消费导刊》2014,(3):194-195
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热点事件、反腐倡廉、公共决策和公共空间的构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舆论监督正在遭遇一系列瓶颈。本文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性及其衍生出的负面传播现象如网络暴力、恶性舆论及媒介审判等现象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进一步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舆论形式,是民意采集的重要渠道,它通过监督和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各个环节,协助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互联网固有的缺陷,网络舆论操控、非理性网络舆论表达以及网络舆论"被工具化"等会妨害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创先争优过程中需要系统构建政府、媒体、网民三位一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舆论是公众意见的集合形态。单个公民发表的意见,即使完全正确,也不能称之为舆论:只有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成为公众的共识(社会集合意识),才能形成舆论“这样一来,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就需要事先引起公众的讨论和评析,如果公众没有参与,也就很难称得上是舆论在监督”。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已逐渐走进了引导主流舆论的行列,规范网络舆论、提升网络舆论监督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8年访问人民日报时就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当成为统领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