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本文阐述了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以及对管理者的启示,充分挖掘了老子思想的管理哲学,分析了其对深化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加强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彼得原理被西方人评价为可以和科学史上牛顿、哥白尼的发现相媲美的、最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造成政府效率不高,做领导的不做事,做具体事情的不是领导;国有企业办不好等一系列现象。如何破解彼得现象,本文试图利用老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智慧来分析、引导人们选择、优化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在老子那里:“道法自然”的核心是“人法自然”。而要“人法自然”首先要了解人心,做到“心法自然”。因此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主动、积极地遵循客观规律去“善为”,不勉强自己做违背自己与自然的事,从而自然的避免彼得现象。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老子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悟,探索人类生活的意义,研究万物的发展规律,最终写出了《老子》这一巨作。《老子》中包含了大量的管理学思想和管理智慧,《老子》中的思想观念与现代企业的文化相吻合,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非常受用。本文就是以《老子》思想为核心,分析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管理体系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深化改革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首先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道”。“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实际上也是老子的处世方法。《老子》中所论及的“无为”、“不争”等.均是“弱者道之用”方法在治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运用。老子的方法论,基于哲学的分析,落实于具体的实践,实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管斌  何似龙 《商业科技》2008,(17):98-99
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在《老子》一书中,关于圣人、侯王怎样治理国家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说明,道家所关切的政治是以侯王、君主、圣人和国家、天下勾其价值指向的。道家主张宽松的政治而反对政治苛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老子那个时代,不存在什么比“治国”、“用兵”、“取天下”更大的政治,正因如此,老子的古代管理思想将这一切相混而获得了浓厚的政治情趣。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有十分强烈的谋略意识而成勾“君人南面之术”。  相似文献   

6.
“道祖”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按《朱韬玉札》和《神仙传》所言,老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我们了解到:一、“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学术)》2011,(19):31-31
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提出用幸福指数、管理指数、社会责任指数等三个指标考评城市发展。与会专家指出,发展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周福 《商》2014,(47):252-252
彭战果老师的一次佛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一”的问题。根据我个人之体验,我已经直观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都并非真正的道,并且感觉到这个一是不能言说的,一旦言说,就会落到具体层面的东西,但当时我还不能说出所以然。这个一既然为万物的本源,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老子的“道”,或古希腊的“逻各斯”,因此追问一,就是在追问道和逻各斯。为了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课后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并带着这个问题重新阅读了《老子》,突然发现老子说出了我的想法。我们来看老子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无不为”不是简单的辞句,而是道教的一个标志性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影响。道祖老子生活的年代,周王朝已经分崩离析,但仍有人用旧的“仁义”和前朝“礼法”对照当代,试图阻挡历史的进步,束缚社会的发展。老子认为这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做作,反增加了已经混乱的世俗的纷扰。史书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孔子说,我治诗、书、礼、乐、《易》、《春秋》,明周召之迹,游说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现在的人怎么这样不听话呢?老子开导他说:你所致力的都是先王之陈迹,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旧的制度不仅不适用,而且没有约束力了,就好比你击着鼓去寻找逃跑的羔羊。这则典故清晰地勾勒出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0.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7,61(3):149-149
“安时处顺”是道教基于出世与入世兼行的思想理念和修持方式。该理念源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相似文献   

11.
管理需要智慧。有一则关于管理的寓言:老虎对老牛说,你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锋利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地被老农牵着鼻子走呢,牛回答说:“虽然他比我个头小但他有智慧还疼我爱我,所以我得为他干活。”老虎很想知道人的智慧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便去问老农。老农心生一计“我把智慧忘在了家里。”老虎哀求说“那您回去拿来给我看看。  相似文献   

12.
道家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辟的管理智慧,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等管理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中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各项管理活动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尚玮 《商业会计》2023,(21):4-8
智慧税务建设是数智化时代承载税收征管治理体系数字化升级与智能化改造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税收治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税收征管进入“以数治税”的智慧税务新阶段,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应当加快探索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具体路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税务应用场景,从而充分发挥“业财票税资档”的数据价值,构建以纳税人(缴费人)、税务机关为主体,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中介服务机构等市场化组织相协同,“共生共治共赢”的智慧税务创新生态,促进企业税务管理职能数智化转型,赋能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的价值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曹和平 《商界》2009,(2):98-98
在我看来,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地区“五省三市”经济的增长方式没有区别,都是“两头在外、中间加工、大进大出”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老子”是“新港澳台日韩”模式,而“祖师爷”在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15.
葛董 《商》2014,(40):23-23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性因素,中国企业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优势。为此本文针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影响和启示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安居”逐步走进了业界的视野,一些地方也在进行试点建设。本文对“智慧安居”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将其与“智慧安防”进行了比较,并就其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基础支撑体系、功能应用体系和管理运行体系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次级管理就是对管理工具过于依赖的管理,将管理智慧集中于各种“管理工具”的翻新,当作解决问题最高原则,恰恰背离了管理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人性与管理     
王天博 《现代商业》2013,(5):113-115
所谓人性管理,就是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适度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促使每个人拥有并保持良好的私德和公德,适当体现出人的社会价值。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其实就是实行人性管理,实质上是对企业整个系统进行优化。人性管理是重中之重,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家庭、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优化、稳定和平衡,这样才会确保人性的完美。毫无疑问,乔布斯后期追求类似老子“虚怀若谷”的思想境界,无往而不利。  相似文献   

19.
答“假”     
答“假”高国镜老子给儿子出了一道题。老子限儿子在一刻钟内把题答完。老子的题是这么出的:列举咱家买过多少种假货,并说出假货给咱家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再说出假货的根源在哪里,打假货先要打什么?……儿子接过老子的试题,冷冷一笑,说道:这题好做。然后很随便地答...  相似文献   

20.
卢毅 《商场现代化》2007,(7X):67-68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文章即从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两方面论述这一思想境界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