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利 《走向世界》2002,(4):10-13
在香港回归5周年之际,看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深感香港与内地之间联系的密切。如果说香港回归前这种密切是一种客观现实,而回归后则是香港各界人士的主动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香港未来经济发展寄希望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强劲发展的认识基础上的。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及各行业都把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砝码放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未来上。  相似文献   

2.
马莉莉  张彤 《亚太经济》2015,(2):138-142
本文从解析东亚生产网络的特征和意义入手,揭示20世纪末以来香港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式、内在逻辑和主要特征;并在探讨全球金融危机根源基础上,勾勒香港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外部形势;以及挖掘香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剖析所面对的严峻内部形势,提出促进香港经济转型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1997年后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及深圳的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未来在深圳实行自由贸易区政策,以适应香港回归后的深港经济关系的变化,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香港一深圳“两制一体”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将对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及强化香港对大陆经济的辐射作用,进而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关系从国际关系转变为一国内区域之间的关系,两地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提高。在现实中,香港和深圳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深圳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香港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深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香港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在于扩大了香港经济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发展的经济区之一,在90年代和下一世纪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在亚太经济合作区的若干次级组合中,号称“中国三角”的大陆华南地区及港台地区持续的高速增长,将使之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之  相似文献   

4.
陈可Kun 《开放潮》2001,(3):55-56
每年3月 重要时刻 关心和研究香港经济的人士一定都知道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是个值得注意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下午的立法会(立法局)会议上,财政司司长(财政司)提出本财政年度预算案。人们也知道,这不是一篇有关香港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案那么简单。因为在预算案中还将及时阐明政府处理当前和未来经济、财政金融的方针政策措施;而且随同预算案的发展,政府同时也发表了上一年《经济概况》,今年《经济展望》的报告以及截止上一年为止的最新经济统计数字。根据以上情况,人们不难看到每年3月成了了解香港经济去年、今年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球财经》2004,(8):93-93
美国加息、失业、负资产、宏观调控、这一切都为香港未来经济的复苏划上了问号。也许“自由行”可能成为香港经济未来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6.
香港经济转型:现状及未来的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在推动香港经济转型方面进行了一次重要尝试。截至目前,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原因,这次致力于香港经济转型的努力虽未实现香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目标,但却推动了经济向高增长值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并分析了香港回归后经济转型的四个基本特征和面临的三大困境。我们认为香港经济未来的发展要坚持多元化方向。一方面,继续发展金融、贸易、物流和商贸服务等高增值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选择性发展现代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在发展高增值服务业的同时重视消费性服务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最后,我们认为在经济转型中香港特区政府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香港经济的又一种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香港和内地经济的结合和融合问题,我视其香港经济的另一个方向和定位问题,它也可以说是香港经济的又一种转型问题。事实上,一般所说的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问题,不论是在哪一领域内的经济活动,都早已存在和内地如何结合、融合以谋求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谈香港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可焜 《特区经济》2002,(12):24-25
<正> 谈论今天香港经济,最常听到和看到的词莫过于“经济转型”了。转型,是有关经济范式、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问题,实质上是经济定位发展方向的问题。 自1841年香港开埠至今,香港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841~1950年的110年间,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第二个阶段,1950~1970年,在朝鲜战争和对华禁运的形势下,迫使香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香港实现了第一次经济转型,转变为以港产品出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十年间,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而经济在未来的十年中表现如何,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香港经济骨干行业的制造业,一向在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作中居显要地位,其在九十年代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集中反映了未来十年间香港经济的面貌,值得深入进行探讨。一、区外环境面临挑战香港经济是高度国际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离开了区外国际经济环境的依托和影响,香港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而战后香港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息息相关。作为香港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在八十年代间总的表现尽管仍令人满意,但进入九十年代后,香港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区外经济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东亚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提出严重挑战,受其冲击香港进入经济调整期。香港回归伊始,从东南亚国家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随即爆发,香港不但未能幸免,反而一度成为金融风暴冲击的重点地区。在金融风暴打击下,港元与美元之间的联系汇率数次受到冲击,随后在特区政府提高利率确保联系汇率的过程中,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房地产价格快速回落。接着又出现企业破产增加,失业人数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下调。从经济增长率来看,回归1年的香港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1997年第四季降为2.7%,低于全年平均增长率(5.3%);1998年首季则出现13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使得人们普遍认为香港经济已进入调整期。在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方面,与1997年的最高水平相比,股市下降50%以上,楼市下跌幅度也已达到40%左右。与此同时,香港失业率上升,破产企业增加,市场消费不振。 更为严重的是,东亚金融危机还进一步暴露出香港经济自身存在的深层问题,其中主要是香港经济转型后的经济结构和未来发展路向。 回顾1年来的香港经济走势,我们认为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压力。香港经济一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波动规律,短期而言大致3年左右面临一次周期性调整压力。按此规律推测,香港经济于1995年下半年出现?  相似文献   

11.
关于粤港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粤港经济与技术战略合作模式转变的问题 在过去一些年,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收了大量的来自香港的直接投资,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以大力改善,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得到改造,特别是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培养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际上,这一地区经济之所以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香港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也成为国内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场所。根本上来说,香港是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对接点,当然,香港也借助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保持了旺盛的经济增长。 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在过去几年间的相互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双方利益驱动自由发展的结果,尤其香港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经济支持及行业辅助政策下企业家独立奋斗的结果。在这一自由发展状态下,中港所形成的经济合作关系就是在缺乏明确的产业与技术合作政策下的自由合作关系(以私人合作为主)。这一自由合作关系实际上是由独立的港商与内地形成的一种松散联系,而缺乏整体的和战略的合作动机以及计划。显然,这一发展模式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将面临挑战:一方面,香港及内地的产业发展都  相似文献   

12.
东疆保税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成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自由贸易港区,而以推进东疆保税港区与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城香港的经济金融业联动发展为切入点,推进东疆保税港区的深层次开放和发展,将不仅能推进滨海新区,而且可带动天津全市经济金融业的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推动天津新一轮发展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本报告运用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经济金融发展理论,结合香港和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实际,阐述了其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阿杜 《珠江经济》2004,(5):24-25
粤港合作的使命是要在未来10到20年内,把大珠三角地区建设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粤港两地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广东会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则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良升 《沪港经济》2004,(11):42-43
香港经济已于2003年年中开始见底回升,经济复苏的势头强劲,一直延续至今,不断加强。经济复苏带动了香港写字楼市道的畅旺,写字楼使用率持续增加,租金及售楼都节节上升。未来供应进入下降周期 2003年及2004年,香港写字楼的整体供应是近年的高峰:2003年有29.9万平方米,2004年有28.4万平方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复苏并非坦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Kun 《开放潮》2001,(8):25-26
虽然特区政府要到8月底才公布香港上半年经济数字,但是近几月来香港经济在各方面的客观表现.已越来越使人感到今年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 承接2000年强劲复苏的态势,港府曾预测今年会在去年10.5%的经济增长基础上增长4%。由于香港从来就是一个国际经济大都会,外围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香港经济的上下起落,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特剐是美国经济在长达10年繁荣之后开始放缓——这是不明朗和不稳定的因素、事实已经证明: 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加上日本已经多…  相似文献   

16.
战后香港经济迅速发展香港,从南中国海边一片疏落的渔村,心和旅游中心,在她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十年代。到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真正令人瞩目的发展却是在战后,尤其是七、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经济依靠转口贸易,尤其是对中国内地的转口贸易,渡过了约五年的恢复期。1950年,香港当地生产总值是31.50亿港元(以下简称“元”),人均  相似文献   

17.
<正> 香港因素,作为影响深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甚至决定因素之一,如何利用,成了设计深圳发展的重大策略问题。在特区政策优势日益弱化的今后,深圳要完成第二次创业的艰巨任务,就尤其需要做足香港因素的文章,慎重选择发展策略,更好地增创特区新优势。这里,笔者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策略之一,认识香港因素,设计深圳未来 一方面,由于深圳毗邻香港,是香港与内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两地之间又有着紧密的人缘关系,这就决定了香港在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考虑香港因素的这种影响,我们就既不能理解深圳飞速发展的过去,也不能正确设计深圳灿烂的未来。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比尚不能说有了恰如其分的评估,这给科学决策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向不能说没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8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开幕,最受外界关注的,是会议将审议香港政改方案。这次会议对香港未来的政经走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总的来看,中央的态度已很明显,香港未来在政治上的特殊性将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香港经济上的总量优势也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早在6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时,制造业就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到了70年代,制造业已在香港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制造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总值一般都在四分之一以上,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在80年代,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制造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除1980年和1984年分别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3.8%和24.1%外,其余几年均只占21~22%。制造业尽管在香港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但它仍以强劲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着。这表现在港产品出口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香港制造业关注的问题无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未来香港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为了使香港成为未来华南地区的创新技术服务中心,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长曾荫权在1999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与盈科集团合作,在香港发展以资讯产业为主体的数码港。这项耗资巨大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将会对增强香港未来在资讯科技方面的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