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广  邹燕 《现代金融》2006,(9):13-14
由于我国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之间违规担保等严重问题的广泛存在,导致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存在着巨大风险,从前几年的德隆系事件、ST银广厦事件、新疆啤酒花事件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事件的东窗事发,我们不难看出,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给信贷资金带来了极大威胁,如何防范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银行贷款业务中,绝大多数属于担保贷款,设定担保目的是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行使担保权利,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目前,有关担保立法缺乏前瞻性,还存在空白点,有些担保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争议,给担保贷款业务带来困惑.容易发生纠纷。本期特就贷款担保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争议性的法律问题,约请法律实务工作者撰写案例分析,指导贷款担保业务。  相似文献   

3.
李斌  胡晖 《福建金融》2006,(8):46-48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类贷款业务发展迅猛,既有效支持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良好的经营效益。本文通过分析个人类贷款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提出应强调抵押担保的真实有效性、严格个人贷款项目申报审批和内部管理等有效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以贷款形式存在,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防范和化解贷款担保风险,确保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信贷资金安全是避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方式中担保力最弱的一种,其风险的防范对于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我国相关法律对非企业组织性质的界定和担保资格的规定,分析目前非企业组织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接受非企业组织贷款担保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银行发放贷款的过程,是在贷款银行和借款人之间设立债权关系的过程。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各商业银行一般均要求对贷款债权 设立担保。一部分银行信贷管理人员认为,对同一贷款债权设立的担保关系越多,银行信贷资金也就越安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同的担保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同一债权设立多重担保,在不同的担保组合下,有的可以使贷款债权安全更为安全;有的则不能增加贷款债权的安全系数,甚至还可会给贷款债权带来风险。因此,具体分析多重担保保条件下各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对于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正确设立适当形式的多重担保,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权和人.即通常所说的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保证贷款的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保证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8.
宫建华 《金融与市场》2014,(5):23-24,36
近年来,集团公司内外部互为担保现象比较普遍,而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担保链、担保圈内企业贷款无法偿还的案件也时有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为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本文描述了集团公司担保业务产生的主要背景和业务特点,分析了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隐患及其对风险管理、金融稳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抵押担保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贷款担保方式,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登记规定政出多门,登记流程错综复杂,加上我国商业银行对抵押品的管理尚处干探索阶段,这给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造成了风险隐患,部分风险已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损失。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和外部登记机构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分析风险成因,评估风险结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抵押担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而抵押或担保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及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保障政策。由于执行中的不规范,抵押或担保贷款虽然在贷款中起到一定的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功效,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风险保障政策的效果不尽人意。起到分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作用。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保障政策做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