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浙江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分析——基于区域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文化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一个被忽视的研究领域。浙江省是产业集群发达的省份。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从区域文化视角,分析区域文化对产业集群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区域文化的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探讨浙江产业集群的不同成长动力模式,希望有助于丰富、推进我国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疆兵团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已成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组合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在界定农业产业集群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内涵.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增强兵团产业集群竟争力的动力机制,给出提升兵团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理论研究之外,亦要立足微观实际,探索理论实用性及地方发展特异性。本文聚焦于产业集群的动力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典型集群—萧山化纤产业集群,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通过企业家访谈和设计问卷、评分的方式,对萧山化纤集群能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揭示,政府因素、企业家精神、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主要的集群动力。企业家精神是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形成的独有、核心优势,良好诚信的市场氛围和通畅的企业间竞合是集群的内在动力,政府在其中提供软硬件支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平抑波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广东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索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膜经营到产业集群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面临产业链务短、龙头企业规模小、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发展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健康发展必须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产业集聚环境;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建立农业科教推广体系,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动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保持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共识。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促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淡化、衰退的因素逐步被新的优势竞争因素取代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集群的创新,协调集群内部各环节的发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区的发展需要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化产业集群是国有林区顺利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有效手段。但国有林区的区域特点制约着国有林区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突破林区区域限制,促进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阐明国有林区的区域特点及其对生态产业集群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定位与发展路径。认为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需要围绕森林功能性产物构建产业集群,且其主打产品必须具备小生态足迹的特征。产业链纵向整合、市场的横向整合、集群与企业品牌建立是推动国有林区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罗平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主要研究探讨了罗平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效,主要体现为形成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高原特色产品品牌、有影响力的庄园经济和"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探讨了罗平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品牌效应差、龙头企业少、自然灾害频发、产品市场与信息服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该文还根据罗平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对策,进一步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农村,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一、产业集群概述产业集群是一些产业链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经济业态,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今天,国际上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例如,产业集群提供了意大利制造业70%以上的增加值,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就业。我国的产业集群可归纳为如下几种主要发展模式:1、资源拉动型。即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围绕特色资源开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发展成产业集群,如景德镇的陶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应是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新型工业化、乡镇工业集群化、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大产业体系。我们应通过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村特色资源为依托,培育乡镇特色工业集群;建立城乡产业有效对接、联动发展的协作机制;推动农村劳务输出的产业化发展;健全农村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体系等战略,加快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的研究,论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产生的显著的集聚效应,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文章主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度,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熵值从2006年起,出现大幅度上升且逐年递增,在2009年超过了2,说明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竞争力较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自2006年开始形成,总体效应趋势稳中有升,但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集群成长阶段,产业集群的各单项效应还未充分显现。[结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理论运用于兰白实验区发展政策的制定,结合"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合理布局兰白实验区的产业,优化配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各种资源;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兰白实验区各个维度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为培育和发展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具制造业集群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具制造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初步形成5大产业集群。本研究分析了家具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并运用产业集中度及区位商指标对家具制造业集群的集群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家具制造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大战略。由于自然条件、经济产业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河南省特色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特色工业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社会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特色小城镇发展的不同阶段,往往以某一动因为主,其他动因为辅,综合作用而形成。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小城镇进行特色培育、重点建设,形成增长极,以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芜湖市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外汽车公司的不断入驻我国,以及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提出,芜湖市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芜湖市汽车产业集群化进行相关研究,分析芜湖市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评价模型,提出芜湖市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途径:发展合肥-芜湖双核型汽车产业集群、推行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集群战略,进而建立全国性生产、流通网络。  相似文献   

15.
从核心生产能力、生产性服务能力和政策环境影响能力的视角,构建了山东省林业产业集群成长能力指标体系,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林业产业集群成长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业集群成长的影响按其重要性依次为:企业发展能力、生产性服务、政策法律、企业间关联性、集群发展软环境、集群发展硬环境、专业市场建设等。在现有4个集群中,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成长能力最强,种苗花卉产业集群次之。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研究产业集群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以及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指出产业是经济基础的根本体现,产业支撑是农村城镇化战略的立足点。针对产业集群中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构建,提出现阶段要因地制宜发展集约型产业,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是集群的协同创新。论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发现了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在组织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成果分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集群开放程度、政府协调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水平,促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The alleged beneficial effect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for competitiveness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subject to intensive study. A prominent place in the debate has been occupied by the collective efficiency approach.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at approach by incorporating ins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 on firm-level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 development. The resulting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the software cluster of Bangalore (India), to illustrate the ways in which spatial proximity of firms and other parties interacts with cluster knowledge creation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A number of new insights emerge,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of "old economy" factors such as high demand for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low wages and strong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the extent that "new economy" regional factors also matter, spontaneous agglomeration advantages appear to be important alongside active collectiv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