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徐州工业行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参照系,采用Shift-share方法对其工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部门优势上看,木材及制品、食品、煤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工业属于具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从部门偏离分量上看,煤炭、食品、木材及制品、机械工业为竞争力较强的部门;从总体效果上看,徐州市的工业经济增长慢于江苏省的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工业在江苏省的地位下降。总体工业结构较差,城市竞争力弱;提出了加快徐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变传统工业发展不可持续的有效做法之一是变线性的物流模式为循环性的物流模式,走工业生态化之路。基于绿色物流的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要求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区域层面建设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社会层面要求推动循环物流的运转。  相似文献   

3.
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兴旺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最为现实的体现,从产业兴旺视角去衡量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基于生产水平、产业链延伸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多功能性水平、市场竞争水平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选取2004—2017年相关数据测度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兴旺综合指数,并通过灰色关联法确定各子系统与整体产业兴旺水平的关联程度。[结果]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兴旺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各子系统与整体产业兴旺水平的关联程度表现为生产水平>多功能性水平>市场竞争水平>产业链延伸水平>科技创新水平; 在指标层中林果业加工贮藏保鲜企业数目居于主导,其次为年储存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三品一标数目等; 目前新疆特色林果业产业兴旺短板具体为产业链延伸度纵向发展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林果产业附加值较低、特色林果品牌化程度较弱。[结论]因此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兴旺发展应着重提升林果业生产效率、扩展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产业生态化、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并应用循环经济的原理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对林业产业生态化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工艺改造、技术创新、流程改造等,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投入的减量化、废弃物排出的减量化,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效率,减少企业废弃物的排放;在中观层面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资源在由各个企业所组成的系统内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各个企业的决策效率;在宏观层面上,促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循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大幅度提高林业各个产业、各个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各个产业之间的调整、优化来促进林业产业生态化,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观赏鱼产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徐州市观赏鱼从1998年开始起步,通过典型引路、协会推动、科技带动、大赛推介,观赏鱼现已成为我市三大渔业主导养殖品种之一,养殖规模列全省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徐州市观赏鱼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养殖场数目和饲养品种的增加,养殖质量的不断提高,徐州市已成为众多观赏鱼出口商的生产基地,周转基地,转出口基地。近几年根据万龙公司技术人员,在东郊大庙观赏鱼基地对农户的示范带动和养殖大户的联营,与客商的订单供货,带动了徐州市观赏鱼产业的发展及其它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顾客满意度,为房地产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提供决策建议,从而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情,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将一级指标据其属性分解成具体的11个二级指标,并用可测量的69个三级指标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2000-2012年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在生态消费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生态消费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或改善。针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协调生态消费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准确把脉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法]通过构建产业精准扶贫评价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产业精准扶贫关键环节选取关键指标;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建立评价模型;按照模型计算得到产业精准扶贫综合评价分值。[结果](1)从综合得分看,重庆市丰都县综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调查县;(2)从产业选择精准看,农业增加值指标位列前茅的县中有些综合得分却不高,存在"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现象;(3)从经营方式精准看,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指标位列前茅的县综合得分也位列前茅,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关键节点;(4)从支持方式精准看,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指标权重对产业精准扶贫影响最大,变"输血"为"造血"的支持方式成效日显;(5)从贫困人口受益精致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情况直接反映产业扶贫效果,但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下存在不稳定性,应综合其他指标进行评价。[结论]为产业精准扶贫评价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动态认识基本公共服务内涵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3个层次共16个指标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徐州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不高,非均衡发展较为明显;不同类型、不同空间尺度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具有较大差异;徐州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弱的空间关联,而局部空间关系存在较为显著的集聚效应,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最后,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衡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州市农业资源丰富,是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介绍徐州市耕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耕地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形势严峻、耕地资源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突出;提出实现徐州耕地资源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徐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分析了1993-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为1.53hm^2/人。生态承栽力为0.48hm^2/人,生态赤字为1.05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近10年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而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则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徐州市总体上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正在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资源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计算与分析指出了徐州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徐州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作为徐州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表明,徐州市2001年,2003年,2005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4.29,14.61,18.26。徐州市生态安全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造成徐州市生态安全危机的主要因素是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3个不同的区域尺度,运用区位熵法对徐州都市圈8个城市的功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徐州都市圈的主要城市在功能结构上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且层次较低、城市中心性不强和外向型经济薄弱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增强城市间水平联系和互补性、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强化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功能、促进首位城市升级等相应的地位重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为研究对象,在2002-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流计算的基础上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近几年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远大于1,说明生产效率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环境负荷率一直在较高水平波动,最大时为江苏省的3倍,说明系统高强度的能值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能值/货币比率的下降、以及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用量不断上升,进一步证明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徐州市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徐州市金山桥、铜山、新沂、邳州开发区各行业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分析徐州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情况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徐州市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目标之一。徐州市在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本文以徐州市七个涉农区县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为研究案例,根据影响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主客观因素,选取了四十项指标构建徐州市生态宜居乡村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了权重,对徐州市七个涉农区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乡村的生态宜居性与城市距离远近基本呈负相关变化,较偏远市县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两方面比较薄弱,而近郊区县乡村受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因此近郊区县应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对重污染企业严格落实达标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远郊市县要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中心,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以推进和提升生态宜居乡村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分析的徐州市生态足迹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徐州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衡量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改进模型将所有自然资源转换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具有更强的可比性;采用了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较稳定的参数,更能反映区域特征;采用改进的模型,2006年徐州市能值密度为6.8308E+14sej/hm2,人均生态足迹为8.855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3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8.6218hm2,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