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GA-PPE),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解决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拟定的主观性过强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系统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7年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近九年的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沈阳、大连作为辽宁省两座副省级城市,其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在九年内均位于全省前二位;(2)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沈阳经济区的区域发展带动下,营口、盘锦、辽阳和鞍山等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在省内位居前列,并且不断提高;(3)辽西北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普遍较低,位于全省末位;(4)沿海经济带中的丹东、葫芦岛及沈阳经济区中的抚顺、本溪等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有较大差距,区域承载力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效率DEA的沈阳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推进加剧了土地的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应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评价沈阳经济区及其内部8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2000—201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呈"凹"型趋势发展,土地利用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存在区域差异性,阜新市和铁岭市属于高效集约区域,鞍山市为低效区域,可通过差异化的调整投入要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沈阳经济区农业结构效益评价及产业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沈阳经济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反映了沈阳经济区成立以后农业资源的综合运用效率.进一步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及资源运用效率等数据,本文构建了五个典型的农业产业带,并对各农业产业带进行了合理定位,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城市理性利用的内涵,提出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DEA的C^2R模型,以国内先进经济区城市为总体评价样本,评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综合效率,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杭州都市圈是现代城镇体系发展的典型,本文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构建包括基础设施、综合经济、科技、开放、产业、企业等指标在内的城市辐射力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评价,断裂点模型进行辐射力测算,研究发现杭州市极核中心对周边县(市)域的综合辐射能力较强,各指标的辐射强度因空间差异各不相同,最后结合客观实际对辐射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探索杭州都市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结合数字足迹信息,采用ROSTCM6.0软件对关于沈阳市乡村旅游的673篇游记、2071条相关评论进行内容挖掘,提取高频词,并结合样本数据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三个方面对沈阳乡村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探讨旅游者对沈阳乡村旅游的形象感知,构建语义网络共识图,揭示游客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科技团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沈阳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一带四区”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的市级农业科技园区有沈阳市原野绿色食品公司、沈阳市农业开发院、沈阳市展望公司、沈阳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北陵兰花基地、五三农艺四、五五花卉基地、陵东农民科技园、辽中县肖寨门农业科技园等近二十家,同时还有数十家在建的大型农业科技园区,如沈阳荷兰村、菲菲澳家庄园、沈阳市农业高科技发展中心、沈阳南阳农艺园等等,总投资规模数十亿元。另外,沈阳市县(区)级、乡…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科学的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可以更好的为其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在对2009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法比较了沈阳市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同时土地集约利用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沈阳市在未来土地集约利用中应注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效益;加强政府调控,完善用地机制;探索公众参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高效利用;在综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为广西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为低度利用,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前3住为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用地弹胜系数、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10.
郑慧  高艳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2):152-157
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构建了适用于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度量。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之间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差异比较明显,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着显著的提升空间。据此,文章着重从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建设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经济规模等方面对沈阳市区域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沈阳市作为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介绍了机械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机械工业的发展进行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和挑战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差异,为耕地保护及城市周边耕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和景观4个功能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计算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值,并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对沈阳城市周边50个乡镇(街道)的耕地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沈阳城市周边耕地的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生产功能远郊平原区最强,远郊山区和近郊区较弱;生态功能总体偏弱,个别乡镇较好;距离城市越远,社会功能越强;景观功能近郊区较强,远郊区较弱。(2)耕地的生态、社会和景观功能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生产功能受地形和距市中心距离的双重影响,而多功能则受地形、距市中心距离及各乡镇(街道)耕地主导功能等的综合影响。(3)沈阳城市周边的大多数耕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导,景观文化功能整体相对较弱。近郊区耕地生态功能所占比重较大,但社会功能比重较小,远郊区则与之相反。[结论]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不均衡,应科学规划城市周边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协调耕地各功能的关系,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沈阳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有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但目前沈阳城市旅游优势与劣势并存,面临着重要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搞好沈阳城市旅游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沈阳经济的发展并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县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杭州都市圈20个县(市、区)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圈各县(市、区)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竞争力从杭州主城区周边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从子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各主城区周边;旅游要素竞争力在杭州都市圈的分布比较均衡;旅游环境竞争力集聚程度比较高,主要集中于杭州主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潜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集中于杭州都市圈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淳安县和诸暨市。  相似文献   

15.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但是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性趋向扩大化;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圈整体在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武汉市2015年的土地利用水平。针对研究结果,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用地水平、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形成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阳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工业遗产是沈阳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是一个时代工业文明的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回顾沈阳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阐述了塑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形象、整体性开发和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实现工业遗产旅游与工厂观光旅游结合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生态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为例,建立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生态水平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8年沈阳市土地生态水平都处于"优秀"水平,整体上呈现稳中求进态势.因此最小平方法定权和物元模型在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中应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时序数据及沈阳市康平县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截面数据,对沈阳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估计其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及需求教育弹性。估计结果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建议沈阳市应根据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偏低、收入弹性较大的实际,同时考虑到居民的承受力,调高水价时采用递增的阶梯式水价或补贴低收入用水户等政策,合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负的需求教育弹性,加强对居民的节水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potential improvement (CLPPI) assessment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to launch land consolid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the grain productive capacity. Previous studies on CLPPI assessment have focused on factors related to natural conditions of cultivated land, but they ignored the impacts of utiliz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plot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which account for substantial CLPPI from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the crop-growth model and Agro-ecological Zoning (AEZ) methodology, this paper proposed a modified CLPPI assessment model to estimate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productivity potential via land consolidation. Meanwhile, the contribute rate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the CLPPI were also analysed to reveal the ideal work focus and policy direction for land consolid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ed CLPPI values had obvious spatial variety in Shenyang, of which the average was 326.18. For the consolidation case, total crop production in Shenyang could be increased by as much as 149.89 × 107 kg, 20% of the current yield. CLPPI is the comprehensive outcome of both natural and utilization qualities of land use, and the current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cultivated land in Shenyang relied much less on na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soil than on utiliz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 addition, medium-productivity lands were most appropriate target areas for the implic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ctually, the arrange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CLPPI as in the past, but also add the theoretical productivity potential into consideration. Moreover, the realization of estimated CLPPI also calls for active changes of the whole land management system. An integrated institution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per regulations and laws on the follow-up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potential, economic policies to stimulat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and a transfer mechanism for cultivated land are all needed policy changes.  相似文献   

20.
沈抚连接带“三生”空间的功能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国土空间利用类型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步增强,空间问题日益突显。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生"空间以来,以生产、生活、生态划分的土地空间类型越来越被关注。该研究以沈抚连接带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空间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出发,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进行"三生"功能评价,利用GIS技术分析"三生"功能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三生"功能均较强的街道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五三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64.96、54.59;生活功能较强的街道一般相邻城市,如五三街道、白塔街道、李石街道,分值为23.15、15.82、11.14,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生态功能较高的街道多集中在浑河景观带和北部生态区,如高坎街道、满堂街道、东陵街道,分值为20.50、19.98、19.96,水面面积率、森林覆盖率和景观Shannon多样性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功能较强的街道集中在建设快速区内,如李石街道、五三街道,分值为39.25、25.85,工业产值和服务业产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总体上看,受城市和经济建设活动影响强烈的街道的"三生"空间的功能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