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周正 《黑河学刊》2014,(5):64-66
家庭农场概念,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旨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是大势所趋。金融部门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考虑,还是从社会效益出发,予以必要的支持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九三管局是一个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垦区,400万亩耕地和10.2万只/头畜禽饲养中,80%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的,20%是由家庭农场来经营的。家庭农场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九三垦区虽不重要,但却起到了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枣庄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从调研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看,呈现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培磊  郭沛 《亚太经济》2020,(4):128-134+152
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但金融支持不足制约其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分析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障碍,接着从农村金融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建设、资本市场作用、供应链金融实践等方面总结相关国际经验,最后从加强家庭农场培育、充分发挥我国政策金融作用、尝试利用资本市场功能及打造农业供应链金融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召开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移,这是中央针对我国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倾向化加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农村需求不足等一系列困扰我国农村发展乃至全局发展的问题所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本文拟对农村产业战略性结构重组的组织载体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传统农户均采用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从业者高龄化,受教育水平低,单位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不足,导致劳均产出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农场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者技术素养、增加单位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强度、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等举措,显著提高了劳均产出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需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以保证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这一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暴露出了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尤其是融资问题。文章以南通市如东县的60户家庭农场为例,探究影响当地家庭农场融资困难的原因,包括家庭农场经营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政府政策落实不位、金融机构放贷门槛高等,并因地制宜地寻求解决当地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对策,从而为解决全大环境下的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给予一些微薄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家庭农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近年来家庭农场相关文献,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界定标准、比较优势及国内外实践等方面的相关成果.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微观主体,既具有家庭经营、规模生产等基本特征,同时也具备使用现代生产要素、秉持现代经营理念、注重生态效益等时代特征.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小生产的典型,具有比较制度优势,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农地流转、农业融资等问题是现阶段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障碍.现有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现代家庭农场在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明显匮乏等,尤其是定量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今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出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国家已在33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些经验,而且随着各级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家庭农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兖州市近几年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农村社区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家庭农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郜亮亮  杜志雄  谭洪业 《改革》2020,(4):148-158
基于全国31省(区、市)2014-2018年家庭农场监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用工行为及其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尝试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视角对相关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约3/4的家庭成员在农场工作,除农场主外还有2名家庭成员投入农场;60%的农场有常年雇工,平均雇用4个常年雇工;80%的农场雇用临时雇工;雇工年龄逐年增大;50%以上的农场主没考虑过自己退休后如何处置农场,至少1/3的人准备让子女继承,10%左右的人准备给其他人经营。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农场对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应对。下一步,应完善农业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民职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和经营分散的背景下,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影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并大致梳理了近年来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证结果,分析结论表明: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条件、生产要素、管理水平等方面。今后,家庭农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应做好与生产要素相匹配,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适应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是否是我国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宣城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研究,希望能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叙述和分析家庭经营发展历史阶段的基础上,探究了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原因,接着对家庭农场规模、劳动力、收入、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找出家庭农场区别其他经营主体的几大特点.在家庭农场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对目前家庭农场发展遇见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主体,逐渐出现在广大农户的视野当中,获得了有效的推广,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家庭农场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活模式,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需求,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本文对家庭农场的有效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各地区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制度集体所有的国情,家庭农场势必将成为农业经营的微观主体。文章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产业的较为成熟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例,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在其地区内水稻种植业的应用进行探究,改进了原有传统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提出"政府+协会"下的传统农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家庭农场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我国未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和主体部分,近几年迅猛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瓶颈。只有建立基于利益共享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财政、信贷、科技、信息等扶持力度,提升家庭农场主经营与管理水平才能最终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农场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家庭农场发展呈现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的趋势,在我国虽有家庭农场的成功试点,但家庭农场发展普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家庭农场出现的背景、概念、现状、发展趋势、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和政策文件的梳理,首先探讨家庭农场的历史沿革性问题,主要从家庭农场的政策文件沿革和发展历史脉络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次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政策实施情况;二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三是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得出结论,政策的大力扶持对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使得我国家庭农场取得高效发展,但是也面对一些障碍与问题,如管理不到位等。因此,在制定政策建议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刘建飞  杨森 《中国经贸》2014,(6):124-124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生产方式的试验在不少地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但是随着其进一步的发展,也暴露出了其融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很难得到满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分析,着重就其融资需求及困境做了讨论。最后提出由政府主导、有关各方积极配合解决其融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家庭金融是金融学界不少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十年来,家庭金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外对家庭金融的研究,大多是以发达国家单一的现代经济为研究背景的。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显著,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乡家庭金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从家庭金融的含义出发,从家庭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个角度对国内外家庭金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