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云玲  关丽 《经济师》2012,(7):105-106
文章运用Nida的翻译理论,来分析和讨论科技英语的词汇翻译与写作。文章从词汇的表层对等翻译,词汇的修辞对等翻译和词汇的深成对等翻译三个层面讨论了科技英语的词汇翻译与写作。  相似文献   

2.
郑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2-24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从语义到语体都要用最贴切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使原文与译文形成相同的超语言交际效果。从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出发,分析了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文本翻译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语义、风格、文化和读者反应等方面信息的灵活对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合同类文本的翻译与处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这类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企业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及利益得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翻译合同类文件积累的些许经验,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了合同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然后尝试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合同文本的翻译。合同文本翻译时要忠实地再现原文意义,功能对等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习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蕴涵着丰富的形象。习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中受人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到英语习语汉译中,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译文读者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文与原作者的关系基本一致,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功能是对等的,强调读者的反应,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了指导.本文选取了笔者关于光明集团的企业简介英译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在词汇、句法以及文体层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企宣材料的英译提供有用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从不同的语言层面对Monika Motsch《围城》德译本中部分隐喻的翻译进行探讨,让读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隐喻类型更好地欣赏译作,领略译者的翻译技巧,同时肯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现代西方翻译学界的突出代表,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译学理论都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奈达毕生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和译作的沟通作用。纽马克一生从事教学工作,他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及质量,提出了著名的“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及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8.
祁芬 《经济师》2010,(9):47-48
由于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要结合英汉商业广告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转换和创作,甚至是改变原本的形式,来达到意义上的对等。文章在功能对等理论应用的基础上,对商业广告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What I Lived For的两个中译本为案例,通过比较、分析、研究证明语境和语篇的密切关系以及语境和语篇在以功能对等为标准的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翻译教学应加强语境、语篇教学的结论,以期指导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选取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伊夫林·沃的短篇小说An Englishman’s Home,从词汇对等与句法对等两个层面出发,选取实例,详细论述了在该理论对指导下小说的翻译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需要有打开世界市场的通行证,也就是英文版的企业字号.字号作为企业名称中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其翻译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本文先陈述了字号翻译研究的紧迫性,后根据柰达"动态对等"理论,结合企业字号翻译的基本特征,提出翻译企业字号的三种可取策略,最后得出企业字号翻译并不简单,需要灵活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加之不断的实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60年代奈达因《圣经》翻译提出“动态对等”理论到现在,拥护和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过。其拥护者更是声称其具有普遍指导作用,适合任何类型的翻译。但大量例举证明在很多场合“动态对等”理论并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或文本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翻译和翻译的方法只能是动态的,因此"对等"也只能是动态的。关联理论是译者和译语接受者阐释语篇时的依据。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翻译的动态对等模式可为翻译过程中话语与语境假设不相冲突时进行系统切换,两者冲突时进行调变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霞 《时代经贸》2012,(20):62-62
由于文化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不可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语言形式的差异造成绝对不可译性;文化差异造成相对不可译性。不可译性,不是翻译可不可能,而是如何提高可译程度。本着偏重内容,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在处理不可译问题是采取功能对等。因而通过分析文化差异,采取归化,加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来决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预期,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功能对等以再现原作风格。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情趣。翻译中只有保留原文的儿童情趣,才能达到功能上的对等,使儿童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6.
肖薇 《铜陵学院学报》2005,4(4):101-103
本文从历史、宗教信仰、自然环境、传统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表现。阐释了文化动态对等原则下英汉习语的四种具体翻译方法,并通过实例论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双语文化背景信息的了解,比单纯地对双语语言知识的了解更能促进交际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肖平飞 《经济师》2011,(1):157-158
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及其目的论的论述,在分析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主张以翻译充分代替翻译对等,把宏观的功能翻译原则与微观的法律语言结合起来,以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为中心指导法律语言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缺省给翻译带来了很大挑战。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的可能性,并可作为翻译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是订立合同的重要议题,只有权利和义务基本对等的合同才能获得当事方的认可。本文从法律角度和合同角度对权利义务的对等性进行了分析,结合DBO合同条件中关于权利义务对等性条款的规定,分析了权利义务对等性在国际工程合同中的体现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贾和平  黄梨 《时代经贸》2009,(7):90-90,92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语言根据使用场合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则为语域。本文从商务合同的语域特征出发,对商务合同翻译进行探讨,力求使译文表现出原文的语域特征,产生与原文对等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