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焦点,如何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其健康有序地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论述政府规制的经济学理由即市场失灵入手,进一步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论证了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管理的政府规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长生 《特区经济》2008,(5):281-28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问题频频发生,令人堪忧。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同时并存。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政府规制进行创新,利用激励性规制,解决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问题,形成和谐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雷宇 《特区经济》2010,(2):122-124
考察了非理性行为、市场垄断势力及正交易费用下从市场失灵到政府规制的理论逻辑。现实经济中往往存在规制过度和规制不足,即"规制失灵"。这时就要求在放松规制的同时加强规制,达到最适规制的效果,即"重新规制"。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及其规制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更是表现在多个方面,并已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健康运行和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设计一套适当的规制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利影响。本文分别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研发阶段、孵化价段、风险投资价段以及产品销售阶段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政府经济性规制旨在弥补市场失灵之缺陷.但政府经济性规制本身也存在失灵情况.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原因在于规制过度、规制机构自身的固有缺陷及规制者为被规制者所俘虏.矫治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对策是放松规制、依法规制和谦抑规制.文章拟先探讨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表现,然后对其原因进行解析,进而提出矫治政府经济性规制失灵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姜辉 《改革与战略》2013,(10):33-38
基于过程控制和有限理性预期理论,文章将产业结构变动分为市场自发式和附加预期式两种。自发式产业结构变动既可置经济于增长大道,也可因市场失灵而陷经济于囹圄。附加预期产业结构变动虽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但诸多不可控因素致使规制失灵而导致预期与现实背道而驰。产业结构成功升级的关键在于既要适时纠正自发式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市场失灵,又要确保政府和投资主体关于产业前景预期的一致性,最大限度避免规制失灵。  相似文献   

7.
银行对服务进行收费有其深刻的经济学原因,但对银行服务收费应当进行法律的规制,其法经济学原因在于银行服务收费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针对造成市场失灵的不同原因,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制。我国对银行服务收费规制的缺陷在于对消费者保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致力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形势,对于推进政府改革,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要求。转轨时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失灵并存问题,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以及现阶段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磨合的集中反映。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作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有限政府,是消除政府规制失灵的关键,也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刘飞  穆献中 《特区经济》2009,(12):285-286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效益低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对园区实施社会规制的必然要求。因此,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从社会规制角度探索改进道路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政府失灵、规制与我国反垄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政府失灵、规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市场取向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特殊垄断现象,我国目前存在行政性垄断过度而在竞争基础上衍生的经济性垄断不足的现象,正确认识行政性垄断的危害,矫正政府失灵,重构政府规制是我国反垄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具有明显的学习效应、外部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其良好的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贡献。半导体产业的战略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并且仅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国政府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干预的动机大大加强了。作为经济大国,美日政府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公共采购、进口关税、R&D补贴、专利保护等方式扶持本国半导体产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企业,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应以市场为主导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管理和寻租现象突出,科技资源低效配置与浪费现象严重根源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弱化和政府地位的失当。文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制度和文化相互作用机制,创建公平的科技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赵航 《改革与战略》2011,27(5):158-160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文章以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并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提出了减少过度竞争、消除行政垄断、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加大国际合作等旨在改善我国高技术市场结构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青 《特区经济》2008,235(8):39-40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小厂到单一科技园、再到产业带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阐述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深圳无论是从产业布局、支撑体系、创业技术氛围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针对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和人才引进及稳定问题得出结论:政府应该着眼于市场的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即创新网络的形成;需要完善人才相关的0各种配套设施,保证人才的供应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永锡 《特区经济》2009,242(3):229-230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决定着一国某一特定产业的竞争地位。最优的市场结构应当最能激发技术创新。运用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各种理论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发现: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存在的市场结构最能激发技术创新。中国应当大力培养有一定垄断地位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同时,要消除制度性、行政性企业进出障碍,形成真正的可竞争性高新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自出现至今发展速度就比较快,主要原因是高新技术符合现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对从业人员素养、研发资金、以及企业的科技水平的都有很高要求,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其他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发展高新技术需要的知识、资金、技术,发展并完善了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上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格局也在悄悄发生改变。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作为国家经济实力、国家科技实力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象征。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三种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再通过对不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对比研究,肯定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找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另外给出了弥补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发展建议,以促进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非  张路阳 《亚太经济》2012,(1):131-137
2008年以来,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衍生了合作机制创新的诉求。笔者通过对现今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新态势的观察,对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机制的内容、构成与运行方式进行总结,并提出两岸高科技产业可能达成的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经济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翔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9-142
创新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现行投融资、知识产权和产学研等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文章认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推进以"新三板"为核心的创业板市场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5年到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的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支持促进作用。政府科技投入和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对高技术产业具有较显著的支持促进作用,但资本市场与R&D人员投入量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