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务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几个问题劳务价值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吗?最近碰到的几个问题使我不得不探讨一番。1.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来源问题。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中包括“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费用。这种教育费表现为什么生活资料的价值呢?显然,劳动者的教育费用不仅是桌椅笔墨等教学必需品的费用(这部分价值来自生活资料部门的工人劳动);它还包括教育者活劳动的等价物,这部分价值并不物化在任何生活资料上。可见,劳动力的价值有部分不是生活资料的价值,这部分价值不是生产性劳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补偿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消耗掉的体力和脑力,必须得到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补偿,劳动力才能得到维持和再生产。这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包括三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状况所需要的食物、衣服、住房及文化娱乐等;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总有一天要丧失劳动能力,这就需要有新的劳动力来接替,因此,在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中应该包括劳动者为养育其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三是培养熟练劳动者所支付的教育费用。随着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对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运进 《经济学家》2004,(5):122-123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殖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能够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命的再生产”。应该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至20世纪上半叶,这一理论,是能够用于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的实际情况的。但是,20世纪五、六十代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0年,美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比1955年增加了156%,美国劳动人民持有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市价总值近十万亿…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问题要把农业搞上去,首先必须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马克思在分析农业的剩余劳动的时候指出,具有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他说道:“如果人在一个工作日内,不能生产出比每个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更多的生活资料,在最狭窄的意义上说,也就是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如果他全部劳动力每日的耗费只够再生产他满足个人需要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那就根本谈不上剩余产品,也谈不上剩余价值。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任务的,因  相似文献   

5.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相似文献   

6.
李锋  区浩潆 《经济论坛》1999,(13):30-31
企业家的价值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企业家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力,具有与一般劳动力不同的价值内涵,即能创造出比一般劳动力所能创造的大得多的价值。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这种劳动力商品...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于5月29日至6月5日在福州召开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强调: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深入研究《资本论》,尤其是《资本论》第二卷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下几个问题。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的最初论述在已往的《资本论》研究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论点: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提出的。讨论中,赵洪同志认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社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界普遍忽视或否认马克思对企业家理论的贡献,文章作者则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企业家思想作者在文章中,首先探讨了企业家的形成和企业家的概念。接着研究了企业家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企业家的劳动性质是复杂的人类劳动,论述了企业家的劳动创造价值,其中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企业家劳动I)再生产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超额利润。企业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是有界限的,而创新劳动(企业家劳动Ⅱ)创造的价值无法限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家的创造热情,促进企业家创造最大的价值量?马克思认为,可以通过几大机制的设置来激励企业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 一社会再生产公式Ⅰ(v+m)=Ⅱc的主要含义社会再生产公式Ⅰ(v+m)=Ⅱc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研究了简单再生产规律与扩大再生产规律之后发现的一个重大的经济原理。马克思说: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生产不变资本的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在价值和物质两方面补偿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的资本家的不变资本。”又说:“第Ⅰ部类的收入的价值和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看起来好象是任意的。但是很明显,如果再生产过程正常进行,其他条件不变,因而  相似文献   

10.
在转形研究领域中将再生产平衡关系作为基本条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带有鲜明特色的学术倾向性。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学术倾向。再生产平衡条件公式最早是由杜冈引入到转形分析领域中的。鲍特凯维兹在《马克思体系中的价值计算和价格计算》第二篇论文中,以修正马克思《资本论》第三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图表的方式,系统地论证了将再生产平衡公式引入转形分析的理论依据。由此形成了转形分析的再生产平衡公式误区。长期以来,这个错误严重地干扰了转形问题研究,致使转形研究偏离了研究剩余价值再分配的正确轨道。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的转形分析,从来就没有涉及过产品的用途问题,更没有所谓的再生产条件是否满足的问题。鲍特凯维兹画蛇添足地为马克思的转形图加上了一个再生产条件。现在事实已经揭穿,该到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341—342页的一段著名论述,现在成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有的以为马克思在那里论述的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实际的最低数量界限,并据以得出从手工业工人、个体手工业者变为资本家的数量界限。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的原话:“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假设这个工人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并且满足于工人的生活,那末只要有再生产他的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时间,比如说每天8小时,对他来说就够了。因而他也只需要够8个劳动小时用的生产资料。但是,资本家除这8小时外还要工人再进行比如说4小时剩余劳动,这样,他就需  相似文献   

12.
近 年来 ,经营者年薪制、期权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商海中经营者的“舵手”作用固然重要 ,但员工的“水手”功能亦不容淡漠。企业收入分配的两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补偿和激励。就员工而言 ,收入既是对其必要劳动的补偿 ,也是以货币形式对其工作努力程度的刺激和鞭策。那么 ,员工的分配所得是否能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 ,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 ,反过来 ,企业的业绩是否对员工收入的高低产生影响 ?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聚焦点。一、员工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关于员工收入分配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为宽泛 ,如双因素理论、X -Y理论、需求理论等 ,我们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 )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 ,是对劳动力价值应有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几部分 :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必需的生活费用 ;劳动者及其家庭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费用 ;适当的休闲与娱乐费用等。依据劳动力价值论 ,员工收入分配中的工资部分是对劳动力维持和再生产的必要补偿。(二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能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同物质资本一样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其形成过程需要教育、培训、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13.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分析了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他指出:“机器除了有形损耗以外,还有所谓无形损耗。只要同样结构的机器能够更便宜地再生产出来,或者出现更好的机器相竞争,原有机器的交换价值就会受到损失。”(《资本论》第一卷,第443页。)这是因为固定资本在它们的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即使原有的机器还十分年轻和富有生命力,它的价值也不再由实际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来决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价值不仅包括生活资料价值等部分,还应该包括生活资料等消费过程中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高素质劳动力具有高价值的原因在于大量的这种活劳动的累积。  相似文献   

15.
<正> 胡瑞梁同志是我所敬重的老经济学家。近年来《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他的三篇有关劳动力商品问题的力作:《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载1987年第12期,以下简称《一论》)、《论劳动力价值、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化的历史意义》(载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二论》)、《关于劳动、所有制和等价物交换的一些理论问题》(载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三论》)。再三研读以上“三论”,我感到作者在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中独树一帜,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又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16.
<正>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环境资源(光、水、热、气、土、肥等)和社会经济资源(劳动力、工具、资金等),通过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使植物、动物群体的自然再生产转化为农产品的经济再生产。马克思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生产活动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第二卷,于1865年至1881年间先后写了八份手稿。现行的、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主要是根据第二稿和第八稿整理成书的。在这里,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研究集中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上,而在1865年写的第一稿中,则专门详细地研究了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研究了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社会主义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虽然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但从物质资料生产这个方面来说,也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马克思考察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所揭示出来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也是存在的。学习这份手稿,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理解,而且对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资本论》第2卷第3篇中,马克思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阐明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如何为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价值和按物质形式在市场上找到代替它的另一部分产品的问题。只有当各种产品的生产完全适合于社会对它们的需要时,也就是只有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在各部门分配劳动时,才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因此,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所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而且包含有许多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实践证明,只有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一、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一)商品价格的概念 马克思指出:“商品具有价值,是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结晶。”(《马恩全集》第16卷第137页)换句话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商品的价值并不能直接地、绝对地用劳动时间来表示,它只有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才能间接地、相对地表现出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货币,它使交换中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张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同志,都认为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2页)二是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即“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