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各国逐步将宏观审慎监管应用到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实践,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在监管工具有效性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应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多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政策协调有效性维度,通过简化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模拟分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等多种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决策和协调机制方面的缺陷,我国2008年后的各个阶段分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抵消"或"政策超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形成的广泛共识.我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提出的背景入手,从监管目标、主体、客体机制等角度总结了近期国际上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明确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主体、客体机制以及明确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5.
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政策目标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且相互补充的监管理念。微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针对金融企业的微观个体而言,包括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明确运行规则、确保金融机构个体安全。微观审慎监管中包含了一个隐性假设,即通过确保监管对象个体的稳定可以实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但从此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这一假设并不绝对成立。一方面,虽然微观审慎监管努力使金融机构作为个体与外生风险相隔离,但不能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童点.本文从临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临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相似文献   

7.
宏观审慎监管的边界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未低估宏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监管实践中,监管者过分强调基于单个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忽视了金融机构行为的系统性内涵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再度重视是对传统监管宗旨的回归或落实;它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截然对立,而且其实现有赖于微观监管措施的完善.其中,以资本要求为核心的监管工具仍是达成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并表监管不仅是微观审慎监管工具,而且可以充当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覆盖的桥梁,也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并表监管是跨国银行持续性监管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有效银行监管的一项巴塞尔原则。它以母国  相似文献   

9.
袁洋 《财会学习》2014,(5):39-42
正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了各国监管的重点。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要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相互补充的体制机制。由此,确立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  相似文献   

10.
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行使的依据、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