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渊源流长的中国,却诞生了独一无二的隐士文化。而隐士们却是不甘心归隐的,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位卑未肯忘忧国等等,隐士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和其分支如金融、贸易等在我国已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重本(农)抑末(商)的国度,琢磨经济问题的人从来没得到过近20年来的这般荣宠。在人们的心目中,经济学家又是身怀绝技的高手,他们既可"居庙堂之高"——为政府官员出谋划策,又可"处江湖之远"——为企业开方抓药。  相似文献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处社会转型期,即便是茅屋平民,亦有这种家国情怀、济世良心.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影响力渐增的公共知识分子,<重新发现社会>是熊培云的第二本著作,其第一本著作<思想国>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此书依然是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有的新股发行方式,各方面都不甚满意,探讨改进方式的文章也经常见诸报端。其实,细心想想,这类问题应该是居庙堂之高的管理者考虑的事,我等处江湖之远的股民们自当管好手中的股票,不必劳神来出谋划策了。  相似文献   

5.
在法治日趋健全的当今社会,反腐败的呼声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不日益高涨。只要你到老百姓那里走一遭,就会发现,老百姓意见最大,抨击得最激烈的莫过于腐败现象。倘若有一个搞腐败的贪官被揪出来,百姓们无不是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公元 1998年,朱基总理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出要做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顿时掌声雷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然而,腐败这玩艺并不是想揪就揪,说揪就揪的。记得早年有这么个笑话:某村晚上喊捉贼,顿时东西南北一片捉贼声。一位长者戏谑地说,你也喊捉贼,我也…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画史上,确有少数大师安于偏僻的乡野去描绘农民的艰辛生活,16世纪尼德兰的勃鲁盖尔、19世纪法国的米勒和凡·高便是这类“处江湖之远”的大师。农民生活题材在三位大师间得到了可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隐士高人朝隐江湖之远、暮登庙台之高,这是典型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之“退”。还有“渭水垂隐”、“草庐访谈”、“礼贤下士”无不是中国退隐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8.
郭莉 《首都经济》2006,(5):40-42
他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在我国所开发的商品房中有1/5是该集团开发的,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住宅试点小区中,有一半是他所领导的企业建设的。 2004年由于传出中房预备收购香港蜗居房.结果三日内使香港楼市上涨50%。有人说孟晓苏的中房救了香港楼市。能在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大战中傲啸长剑,无与争锋.在运筹帷幄中能决胜千里.自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说孟晓苏是一位把握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脉搏的学者.一点都不为过。仅从1992年到1998年间,他对房地产业的一个个前瞻性的建议均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这一事实来看,就足以证明他对房地产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 说孟晓苏是一位官员。因为他曾先后在中宣部新闻局、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并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和国家商检局副局长。而如今,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作为中央管理的非金融性国有企业。他仍是一名国家干部。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他一刻都没放松关注和思考国家经济发展动向。 在孟晓苏的带领下,中房集团发展到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拥有340多家企业.年均开发面积保持在1300万平米.是全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集团。其中在北京和上海.中房集团的开发项目都有60多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周重林 《中国西部》2009,(1):131-131
厨房是身体补给之地,也是生命安顿与调整之地,厨房能不能拉近庙堂与江湖的距离,全靠刀之道,梁惠王方会躬身请教,并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0.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构想,让海南成为又一个传奇。 然而,传奇虽远,江湖却近,“国际旅游岛”的狂欢已然起舞。  相似文献   

11.
钱币与邮品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18):100-101
“生活之近,艺术之远”是多年来贴在钱币和邮品这类藏品上的标签。不可否认.它们属于“真金白银”之类.这也在无形中成了它们远离艺术的界栏。然艺术之精深博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精神命脉.正如钱币对历史变换的写照、如邮品对生命距离的感叹。此间艺术不在于风雅.而在于其重视与贴近生命的独特魅力.从而彰显出的特殊气质和风韵。  相似文献   

1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时下常听人说“某某是什么圈子里的人”,“某某这个圈子里的人如何如何”等等“圈子”语录,足见“圈子”之广、之多、之泛。  相似文献   

13.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构想,让海南成为又一个传奇。 然而,传奇虽远,江湖却近,“国际旅游岛”的狂欢已然起舞。  相似文献   

14.
1978年我刚刚上大学。我参加的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为了考试当时我瘦了13斤。 上大学之前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在家乡种了五年地,所以今天的我应该是个货真价实的“农民市长”。改革开放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非常巨大,这点我深有体会,如果当年没有小平同志这么一个历史性决定,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一个农民,努力一点也许会当个村民小组长。  相似文献   

15.
<正>1999年,一个特殊的群体——科技特派员,从福建省南平市出发,进入了农民视野,并逐渐扩大试点,走向全国。一批科技人才下派到农业生产一线,为全国各地的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十年后,在江苏镇江茅山老区,年近七旬的赵亚夫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彼时的他已经为“三农”事业奉献了大半生时光,而“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句顺口溜也已经传遍了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且席卷全国的“民工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以发展、社会流动加快的必然产物。特殊的国情、农村庞大的隐性失业人口和城市发挥较大的“拉”力是构成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的重要因素。“民工潮”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结构的升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整个农村的新变化并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到下班,屁股冒烟。”这是农民群众对一些乡镇干部的形象描绘,据调查,现在的乡镇干部变得“城市化”了,大多数住在城里,一到周末人去楼空,很难找到干部,农民们抱怨:“干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位退休老干部说:“现在的一些乡镇干部根本没有扎根农村的想法,缺乏与农民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建立起来的那种鱼水感情,做思想工作行为粗暴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城市政策的放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城务工的农民,而他们当时只是被当作城市的“盲流”,甚至被认为是危害城市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才形成了大规模的区域间流动,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农民工才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从“盲流”到农民工这是极大的跨越,是国家政策的巨大嬗变,也是农民阶层自身发展的重要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围绕着高速推进的城市化,产生了“江湖”与“庙堂”之争。前者认为只有大吃小的城市重组方能迅速地完成城市化,后者则相信不打破城市主体资格的区域联盟才是最佳方案。争论不休之时,西安与咸阳却于2002年年末签署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不仅在西部作出了智慧的选择,也成为第三条道路能否在中国“大成”的最新试点。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特区经济》2005,(12):130-132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其职业角色是工人,但户籍仍在农村,其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的一部分特殊群体。是农民向市民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城市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化的社会过程。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积极实现这一转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