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构建内蒙古农业投入经费区域配置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4~2009年相关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投入经费区域配置效率进行计算;运用农业投入边际收益区位商模型对各盟市的农业发展比较优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黑龙江省13地市47村3831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积温带为依据的全新角度对样本农户进行分类,揭示农户在人力资本、家庭成员、种植品种、积温约束、土地规模、收入结构等不同条件下,对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的评价差异,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直接受益者农民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观评价及对政策完善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特征对满意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品种的农户对农业补贴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积温约束、土地规模及收入结构都在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本文认为农业支持政策制定应考虑积温带为主的地区差异性及同品种所得收益一致性的原则取向,并对农业补贴政策完善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龙江省13地市47村3831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积温带为依据的全新角度对样本农户进行分类,揭示农户在人力资本、家庭成员、种植品种、积温约束、土地规模、收入结构等不同条件下,对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的评价差异,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直接受益者农民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观评价及对政策完善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特征对满意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品种的农户对农业补贴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积温约束、土地规模及收入结构都在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满意程度。本文认为农业支持政策制定应考虑积温带为主的地区差异性及同品种所得收益一致性的原则取向,并对农业补贴政策完善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建华  周瑾 《农村经济》2022,(12):67-77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生产转型,既是破解当前农业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途径,也是源头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江苏省708份微观农业生产者实地调查数据,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收益感知与成本感知对生产者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并基于似无相关回归(SUR)模型探究外部结构性因素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收益、经济收益、心理收益三个方面的收益感知为绿色生产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市场导向对经济成本感知与绿色生产转型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效应;激励政策、引导政策、约束政策分别在不同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的影响效应中起到了差异性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生产经营类型和区域条件下,生产者绿色生产转型的内在动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分析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数据处理问题。数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分析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农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不全,或某一时点、时段上的数据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S-W模型有关假定条件的修正,建立了修正的S-W模型,论证了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引入农业保险,考察了农业保险对贷款利率、信贷风险及贷款人收益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辖内6县(市)的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展示了农业保险能够增加农村信贷机构的收益并降低参保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信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降低农村信贷配给,而且能够降低信贷风险并增加贷款人收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已有实证研究甄别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的逻辑,系统选取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集成方法。研究发现:(1)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发生路径是土地增量供应产业与城镇利用,触发企业群集与产业结构优化。(2)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逻辑有逻辑框架法、主客观综合分析框架两类,逻辑框架法常用投入—产出模型具体化,主客观综合分析框架常用专家评价模型具体化。(3)围填海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指标分为量化类指标、定性类指标,前者可细分为实际项目产生数据及国民经济损益指标,后者可细分为经济定性指标及辅助性指标。比较表明:投入—产出模型与专家评价模型各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前者根据具体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量化测算经济影响值,测算过程呈现"深而偏"特征,具有较强后续操作能力;后者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具体内容,兼顾直接经济损益与间接经济损益,采用"主观赋值+客观量化"方式测算。两类影响评价测算路径同样都存在测算关键点与难点:投入—产出模型需要加强对各产出指标测算及成本测算相关参数获取准确性,专家评价模型需要关注主观赋权的客观性提升与相关普查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8.
在对居民家庭食物安全状况的评价中,尽管客观评价方法应用较多,但主观评价方法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基于2006年8月在内蒙古、河南、甘肃和陕西4省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320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安全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基于贵州省493户农户调研数据,本文在构建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区域的农民土地权益实现程度,并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民的主体性对土地权益实现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第一,农民主体性包含认识主体、创造主体、价值主体三个维度,分别通过主观、客观机制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第二,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的客观实现程度高于主观实现程度,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第三,农民发起土地流转交易同时通过客观、主观路径对农民土地权益实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仅通过主观路径影响农民土地权益实现。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被评价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分析着手,运用DEA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对辽宁省14个市农业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非DEA有效评价单元的原因所在,以及在农业生产投入产出中存在的问题,为辽宁有关部门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颖 《南方农村》2013,(8):18-23
本文对2010-2012年德庆县农户在柑橘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与收益、对农业中介组织认知程度与综合评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与中介组织需求以及农业中介组织与生产经营绩效(主观)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还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快其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水价改革绩效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15,33(3):32-36
随着农业水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试点展开,客观上要求建立有效、合理并且实用的农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便科学、客观地反映改革试点的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构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一种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农业水价改革绩效中的模糊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进行综合量化,得出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于实例中的湖南省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成效与不足,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2R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产融结合型农业上市公司投入与产出的特性,建立了公司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体系及运营效率评价模型。并以沪深上市的31家进行产融结合的农牧渔林以及相关农业公司为样本,从产融结合的三种形式(投资银行型产融结合、投资其他金融机构型产融结合和综合型产融结合型)出发,对考虑金融收益与未考虑金融收益的运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评测了产融结合型农业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实证结果表明,考虑金融收益的农业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较高,产融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公司的运营能力;我国产融结合农业上市公司运营效率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观为指导,从基础协调、产业协调、环境协调和结果协调等4方面界定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设置包括4个指标组、12个原始指标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4年间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从0.324下降到0.187,反映近10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在不断扩大。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完善农业区域政策、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建立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CLHLS),将农村老年贫困操作化以主观贫困与客观贫困两个维度,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在降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作用,并使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减贫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估计与检验。研究发现:农村老年贫困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别及年龄差异。总体上,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在20%以上,而客观贫困的发生比率高达70%。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但由于存在对子女经济支持的"挤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老人客观贫困的发生比率。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强化财政投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2021,(5):127-135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推动下,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农村老年人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群体。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调查数据,运用Logit和有序logit模型,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子女非农就业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非农就业对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老年人客观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子女性别、老年人性别以及老年人年龄样本间存在差异。据此本文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养老和照料体系,适当分担子女的养老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农村青年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并在本地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不仅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为此,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实证检验了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程度越高,农民主观幸福感越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生活用水质量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使广大农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拥有机械的农户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机服务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PPC模型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为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中存在模糊笼统的问题,提出采用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PPC模型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客观评价。选取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3类17个评价指标数据,计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影响因素及发展水平,对其最佳投影方向a*和最佳投影值z*(i)做出排序与分类,结果表明:资源减量投入类、资源循环利用类指标是影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需重点消除其负面影响。本文建议国家对不同评价类别区域制定差异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