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旅游》2002,(1):39-39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  相似文献   

2.
黄河大铁牛     
黄河大铁牛即唐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15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黄河大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永济市博物馆经过数次考古发掘,让这些大铁牛在蒲津渡遗址上重见天日,成为目前我国出土的第一个大型古渡口遗址铁制文物。4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  相似文献   

3.
黄河大铁牛     
《旅游时代》2015,(3):26-27
黄河大铁牛即唐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15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4尊。黄河大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永济市博物馆经过数次考古发掘,让这些大铁牛在蒲津渡遗址上重见天日,成为目前我国出土的第一个大型古渡口遗址铁制文物。出土有4尊铁牛、4个铁人、2座铁山、1组七星铁柱和3个土石夯堆。  相似文献   

4.
吴昊  朱江瑞  焦颖 《西部旅游》2023,(21):69-71
<正>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生精神谱系的集成,承载着厚重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宁夏吴忠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此背景下,吴忠市通过挖掘黄河文化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够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如何保护和开发当地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是吴忠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吴忠市的黄河文化发展情况,探究吴忠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为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徐州黄河故道流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在徐州黄河故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品牌意识,着力打造黄河故道水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永济古称蒲坂,曾为舜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永济丰富奇特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形成永济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区。今年以来,永济市紧紧围绕建设"黄河风情文化鲜明的宜居型城市和中国北方旅游名城"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郑州、开封、洛阳作为河南黄河流经区域的代表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城联合构建沿黄河体育文化旅游带对于打造三城名片化旅游资源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郑汴洛构建黄河体育文化旅游带的现实意义为切入点,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了郑汴洛三城构建黄河体育文化旅游带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而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黄河流域有丰厚的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其文化内涵符合研学的要求。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文化研学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河南黄河文化研学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徐州因此产生了234公里的黄河故道。其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巨大的,其中尤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最。黄河故道区域可待挖掘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废黄河本体遗产、废黄河沿线的相关附属建筑、黄河故道区域内被黄河冲毁、淤废、湮埋的古遗址以及关于废黄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方面。地域则集中在丰沛大沙河段、徐州市区段、徐州吕梁段和睢宁古邳段。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河南黄河流域的历史遗存、文化景观丰富,蕴含着黄河文明的内容精髓和思想精华。文章通过研究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理念,梳理河南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发展现状和传承、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探寻文旅融合视角下河南黄河文化资源的能效转换方式,打造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旅游文化项目和文创IP,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赋能作用,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它是我国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也是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却又很脆弱的古镇,它的名字叫碛口。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吕梁山西麓,山西省临县境内,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黄河在这里陡然变窄,形  相似文献   

12.
万里黄河耀郑州Zhengzhou,aShiningStarontheYelowRiver著文:萧泽曜Text:XiaoZeyao黄河滔滔,黄水滚滚,几千年来为我们的祖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也使历经沧桑的商代都城———河南省郑州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  相似文献   

13.
豫西民俗点滴——天井窑院·剪纸·百佛顶灯SketchesonFolkloreofWesternHenan著文:李刚Text:LiGang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到哪里就为哪里创造五彩斑斓的黄河文化。她流进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的豫西地区,也为它培育了...  相似文献   

14.
王晓瑜  杨芳 《旅游时代》2011,(10):59-6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现在,我们就来走进中部六省中晋豫黄河,全方位的感受母亲河的历史文化,景观,风土人情。从壶口瀑布观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黄河上最壮观的奇景,黄河的性格在壶口,被张扬得淋漓尽致。壶口瀑布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景区面积  相似文献   

15.
《山西旅游》2006,(1):11-13
一、奋斗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我市旅游产业以"黄河魂·中华根"为主题形象的黄河文化系列产品和根祖文化产品,相关产业配套完备,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旅游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实现国际旅游接待17000人, 年平均增长不低于4%,国内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在 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年平均增长速度不低于15  相似文献   

16.
乡土工艺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位育特性,在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多重价值。本研究从生物形态学的环境位育理论出发,以黄河上游典型传统农耕器具为例,对其形态演化做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以探讨乡土工艺地域位育特征及其设计传承和未来转型方向。研究认为:(1)乡土工艺形态是位育的产物,黄河上游的水车形态历经西南筒车-兰州水车-黄河上游水车的演变与定型过程,水车轮辐、制作材料、外形结构等均发生较大变化;(2)黄河上游甘青宁段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干旱半干旱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黄土文化、干旱半干旱农耕文化等文化环境是黄河水车形态位育性演变的主要动因,自然环境是直接因素,文化环境是间接因素;(3)乡土工艺的位育系统由人地因素共同组成,其天人合一特质不仅具有生态理论价值,也具有旅游应用价值;(4)乡土工艺位育性可通过保留符号特征、转换功能角色、提升材料及工艺等方法实现其多重价值传承。  相似文献   

17.
正到地处中原的河南旅行,导游李俊峰为我们解析了河南五个字特点:古,河南是探古、考古、访古的上佳选择;河,河南地处黄河之南,以黄河、洛河为依托,形成了闻名天下的河洛文化;武,河南是武术的故乡(武乡),少林武术、焦作温式太极等享誉世界;根,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寻根文化长盛不衰;花,在河南,洛阳牡丹甲天下,开封菊花冠中华。在此,我侧重讲一讲河南五个字特点中的"武"字。  相似文献   

18.
正"我宣布,一带一路黄河号旅游列车现在开行!"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宣布黄河专列开行,汽笛鸣响、车轮转动,732名山西人,于2017年8月10日,踏上了探寻千年丝路辉煌、重走张骞西行之路的旅程。11天,黄河专列途径青、甘、疆、宁、蒙,一路学习兄弟省(区)的经验,一路播撒山西文化的精彩,于20日返回。"一带一路"黄河专列山西文商之旅活动由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旅发委、山西省援疆办、山西广播电视台、太原铁路局共同主办及支持,黄河电视台、  相似文献   

19.
黄河由祖国的大西北一路奔腾而来,从秦晋两省之间穿插而过,在由北向南曲折蜿蜒的650公里河畔上留下了璀璨的黄河文化,冲积出无边际的肥沃土地,运用鬼斧神工的力量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观异景亲近黄河,已是很久很久的夙愿了这次几个朋友一商量,便把目标锁定在柳林县的三交镇。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