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转变,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势在必行。有序的公众参与是实现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和保障。但我国传统的体制和政治文化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公众参与能力的缺乏等诸多现实障碍阻碍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因此,我国应该采取转变决策理念、建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等措施,努力推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原则是我国环境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环境法律的各项制度中,该原则有利于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来保障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但由于我国环境法律的制定还不成熟,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对自身权力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老百姓更积极的去关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决策,而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公民参与政府议事相关制度的改进,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更是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之一.关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符合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公众、政府与参与途径这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将公众参与作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手段渗透到环境法绩效评估过程中,可真实、客观地获得环境法律实施方面的评估信息与结果。文章从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入手,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公众参与的制度与实践,结合我国的基本现状和具体国情,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完善我国环境法绩效评估制度中公众参与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成为一种趋势。但在我国的税制改革领域,决策方式仍呈现出精英决策的特征,公众参与极少被引入。目前,学界和实际部门对该现象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及深入研究。该文运用公众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论证在我国税制改革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确定公众参与的程度及相应的决策方式,并提出突破观念和制度障碍、落实参与途径等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税制改革决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晋维 《时代经贸》2014,(6):231-232
公共决策往往会涉及到千百万人的利益,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部分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保证我国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公正性和合理性,法治原则要求公共决策要有广泛的公众参与。而听证作为公众参与的一种方武,其引入能够使决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对公众参与制度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园此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听证制度的价值和发展状况的分析,从而体现出公众参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缺陷不是责任不明确的问题,而是问责机制不健全。完整意义上的政府问责制度是政府效绩评估与人事评估的统一,监督制度与权利救济制度的统一。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环境法学界的看法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与资源开发活动中,公众应当有权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知悉与之相关的环境信息和决策信息、表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提升公共价格决策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玮  黄珺  汪浩 《生产力研究》2005,(4):142-143,154
公众在公共价格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公共价格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这一公众参与过程是通过公共价格听证制度实现的。目前我国公共价格听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价格听证中的公众参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改善公众参与价格听证,提高公共价格决策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政策领域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逐步扩大,公众参与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如何提升公众的参与水平,使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当从政府、社会、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原则,它的理论基础是公民享有环境权。本文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对公众参与进行全面的阐述,并借鉴国外环境立法中的有效制度,时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并主张以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为中心,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扩大公众参与是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在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对于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众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特殊的行政文化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对民族地区发展非常不利.今后应当从政府、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含义,着重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立足我国国情对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所必需的制度框架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参与权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集于环境立法,环境行政和环境公益诉讼于一身的集合性权利。具体是指。公众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中,或者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公民享有的通过一定的途径或程序参与环境立法,参与环境决策的听证与制定,并对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公众参与权是公民所享有基本环境权之一,是环境民主的重要体现。环境参与权主要包括参与环境立法权,参与环境决策权,环境行政听证权和环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基于国情而建立了不同的机制,在对各国公众参与机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我国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应当明确公众范围,确定公众参与的内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并设计合理的公众参与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公众参与科学事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科学事务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公众的参与既有助于科学事务的决策质量,又可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从国外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社会环境、参与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几乎只由政府部门单独拟定与决策,公众只是在规划被正式批准公示后才知道其大致情况,无论是在制度还是机制上都处于被动的参与状态。本文通过阐述与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切实现状,适时提出如何解决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问题的合理措施,以拓宽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促使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提升至一全新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不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然而由于体制、参与渠道、参与热情和效能感以及对参与的成本、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公众不参与.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公众的不参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应对国内日趋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践行。"公众参与"是与民主政治相伴生的一项理念和制度,它充分彰显了公民的主权者地位,有利于提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可执行性,因此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于节能减排的有效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虽已初具框架,但仍存在着相关规范过于原则、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等弊端,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须从理念、发展模式、具体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众法制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作为世界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主要潮流,其合理化和有序化对于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污染型邻避设施具有较高的环境负外部性和成本效益不对称性,其公众参与问题和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成为了当下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进行污染型邻避设施公众参与影响因素初步识别和进一步筛选的前提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深入探究,揭示了关于外部环境、社会主体、项目决策、参与过程四个维度的25个关键因素,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的有关建议,以期为污染型邻避设施领域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筛选及公众参与的决策建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刍议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 《经济问题》2008,(6):49-5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立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具体任务.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因此,在环境立法上确认公众参与权,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