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融合"机会主义"货币政策时变中间目标和阈值效应的特征,提出了含时变产出中间目标的"机会主义"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时变阈值的"泰勒规则"从通胀和产出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利率的调节同时兼顾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且调节程度依赖于通胀、产出与其中间目标的偏离程度,表现出"机会主义"货币政策策略的特征.利率对经济增长与其中间目标较小的偏离([-1.478,1.522])就会作出反应,而对通货膨胀与其中间目标较大的偏离([-2.55,2.15])才会作出反应.在我国"十二五"期间,为了实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总体目标,我国货币政策应该采取更加灵活成熟的"机会主义"策略,调整对通货膨胀调节的力度和敏感度,同时应增强经济可能遭受负面冲击的预期,努力实现"控通胀稳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发生新的转变,传导效果更加不确定,疏通的难度也增大,以利率调节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模式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转型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型;继续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以提高我国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托拉斯政策是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外,国家用以调节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竞争自由与效率的公共政策.制定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特征的反托拉斯政策,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分析中国转型时期的市场垄断特征,并根据国际反托拉斯政策的发展经验,从而提出我国制定反托拉斯政策应遵守的若干基本原则和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中央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加入WTO全方位开放的特殊环境,考虑中国的货币政策既要遵循规范的经济、金融规律,更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笔者初步考虑,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导向是否可以提出十个理论命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转型期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然后对规则和相机抉择这两种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相机抉择不仅具有时间非一致性的特点,而且还会造成通货膨胀偏差,故一般来说规则是优于相机抉择的.因此,尽快实现"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向"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转型,应是我国中央银行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期,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将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通货膨胀的压力迅速缓解,明年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经济下行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江浙地区出现大量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小狗经济"模式,即企业内部协作关系被类似生产部门的"小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所替代.其合理的解释在于市场交易费用低、在资产和技术上不具专用性和高技能劳动能直接定价.此外,中国转型经济中金融制度供给滞后和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缺失可被视作外部制约瓶颈因素.从"小狗经济"撑起一个强省中可以拟合出这样的结论:微观经济组织的构造和健全将对我国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及制度变迁产生长期驱动.  相似文献   

8.
卞志村  赵亮  丁慧 《经济研究》2019,54(9):56-72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财政乘数。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DSGE模型,建立权重可调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渐进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投资补贴、消费税、资本收益税和劳动税等六类结构性财政工具调控效果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会显著影响财政乘数,且财政乘数随转型进程非线性变动,其机理在于货币政策转型会影响财政冲击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强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框架,财政政策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进程,以保证调控力度恰当、效果合意;对财政工具的选择应更加重视结构性减税与投资补贴,以改善民生福祉、激发经济活力;财政调控应有增有减,以维持预算平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应对金融危机和"保八"战役中,我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量"的信贷就是在"保八"目标提出后而出现的.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复苏不稳固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天量信贷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并对后期信贷政策的操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2007年至2008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相关学者、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形势实行调节.本文以2007年上半年至2008年我国"从紧"货币政策为研究的背景,首先界定货币政策有效的内涵、政策目标的内涵,进而以三个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作为指标,对该轮"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就直至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为止而言,该轮货币政策总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出现了时滞.同时本文也指出继续关注该轮货币政策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明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把节能减排作为实现宏观调控、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抓手新的形势和新的政策环境下,"6·18"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新的机遇,提出"6·18"应对的转型提升思路及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和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转型经济前提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环境,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怎样,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应当怎样实施。文章在讨论转型时期货币内生和外生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中西部地区目前货币政策运行的实际,通过建立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毕忠伟 《经济师》2015,(3):271-272
开放型经济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开放式创新、市场主体性地位和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当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界定开放型经济的含义、分析其特点入手,指出了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市场方向转型、产业链延伸转型、产品标准转型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2016,(1):42-54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货币政策亟需由传统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调控模式转型。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的实际利率锚,自然利率将为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从自然利率的三层含义出发,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的自然利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我国自然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为解释和预测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依据,利率缺口不仅是经济波动的"指示器",而且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这对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转型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融合"机会主义"货币政策时变中间目标和阈值效应的特征,提出了含时变产出中间目标的"机会主义"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时变阈值的"泰勒规则"从通胀和产出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我国利率的调节同时兼顾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且调节程度依赖于通胀、产出与其中间目标的偏离程度,表现出"机会主义"货币政策策略的特征。利率对经济增长与其中间目标较小的偏离([-1.478,1.522])就会作出反应,而对通货膨胀与其中间目标较大的偏离([-2.55,2.15])才会作出反应。在我国"十二五"期间,为了实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总体目标,我国货币政策应该采取更加灵活成熟的"机会主义"策略,调整对通货膨胀调节的力度和敏感度,同时应增强经济可能遭受负面冲击的预期,努力实现"控通胀稳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2008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了为了治理国内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使得目前中国也难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所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最佳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实际现状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要求,我国择时提出了"供给侧"这一改革战略决策,在不停的把"蛋糕"做大的同时,经济发展结构上也力求优化升级,为经济注入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在这几年实践过程中,改革也遇到一些阻力,本文笔者根据对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改革目前面临问题和阻力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当代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通过经济转型条件下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的特点和变迁,从微观角度探索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畅通,本文从微观主体行为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开放的程度逐步加大,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控制力、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外在约束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有利因素表现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将有利于货币政策及时反馈,如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反映最快的是外资银行,而且外资银行业务的扩展对于市场化政策工具会产生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国经济还处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对外资银行开放将会削弱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使货币政策陷入泥潭。笔者认为,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将受到以下影响。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会削弱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从2011年放缓了增长速度,市场经济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以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为研究对象,选择利率作为我国中介目标,从而得到构建合理的利率结构、完善金融市场改革机制中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