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利春 《经济师》2022,(5):123-125+129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山西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对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山西省的基本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城市化和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计算不同权重后分别建立不同综合度的评价指标模型、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文章得到以下结论: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响应是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原因。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11年间都在拮抗发展,山西城市化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不良则制约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失主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普遍认识.目前,关于如何结合自身的农业耕作文化基础,挖掘、完善扣发扬其潜在的资源和优势,把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国际社会和各个政府、广大专家及学者正在进行研究与探讨的主要课题和内容.本文从哈尼族农耕文化的起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哈尼农耕文化面临的问题、建立与当代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哈尼农耕文化、建立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农耕文化的对策等四个方面阐明哈尼族农耕文化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春市为例,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长春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25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金融运行效率、财政对教育支出、社会信用和人口素质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并依此提出优化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会与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实现良性互促.本文从经济基础、金融资源、社会保障与信用三个角度选取32个指标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粤西三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标广州、海口,采用熵值TOPSIS法对其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综合与分项比较中,粤西地区的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 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洪山  李强  李广述 《经济师》2014,(11):58-60
交通类公共项目社会评价是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多方面效益全面系统考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手段,分析评价交通类公共项目的社会影响,以保证社会效益持续发挥的分析评价。它具有外部效益难于界定评价,以人为本作为评价出发点和目标多重性等特点。其社会评价应包括对直接面临问题解决程度分析评价,对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和对社会环境方面评价等内容。评价中应遵循以社会效益为主,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系统性和突出重点等原则。其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对直接面临问题解决程度、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等三部分。完善评价还应采取制定科学的社会评价规则,加强对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等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及评价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当前环境资源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为例,以卫星遥感为基本信息,通过实地调查,获得2009年土地利用、林业资源等数据.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形因子、植被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为泽库县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湘粤赣省际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波  肖海平 《经济地理》2012,32(10):152-157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湘粤赣省际边界的丹霞山、莽山、苏仙岭和三百山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该边界区4个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及其响应状况。研究认为,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各指标质量发展不均:①生态旅游活动对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体压力处于中低压状态;②生态环境承载力能应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压力,这为湘粤赣边界各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保障;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培养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评价结果是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保护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一直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原则,并结合西溪湿地生态公园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的具体策略.旨在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烟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对烟台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了7类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烟台市所包括的13个县区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得出结论:①烟台市的水资源和人口、经济、耕地以及生态环境等不协调,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②烟台的莱山区、开发区、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长岛县6个区县的水资源和区域发展不相匹配,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制约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③烟台市水资源的支撑能力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水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地域分布上基本是从东南丘陵向西北平原由高到低过渡。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11个地级城市为研究样本,从经济发展与效益、社会与科教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河北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绿色物流系统外部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经济性是绿色物流系统的重要特性,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对于加速绿色物流的发展、促进绿色物流系统社会效益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外部经济性的角度构建了对绿色物流系统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理论模型,分别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生态环境效益、节约社会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促进物流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此说明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并为国家制订发展绿色物流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姜钰  杨娅丽 《经济师》2022,(1):134-135
文章利用2005—2019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构建林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评价体系,计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及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判断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计算生态环境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作用关系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时代发展环境中,由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社会经济学界所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林业作为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源,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华北地区林业为主,在了解林业理论的基础上,对其政策进行了彻底的分析、研究,从华北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出发,构建经济增长因素体系,从各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其所在因素,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生命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影响、制约着.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幸福质量和长远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或轻或重因区域而异.而生态环境又与人类的长期发展紧密联系,如何构建一个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城市,将有利于我们现在乃至长远的未来的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西藏林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高原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推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深入研究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藏林芝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目标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张晓  石明奎  黎亮 《当代经济》2009,(17):164-16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点,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当地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协同发展状况,评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揭示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模式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