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黎阳  梁刚 《新经济导刊》2012,(Z1):114-117
文化创意产业以蓬勃的发展力迈进了黄金时期2011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重大利好,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西安园艺博览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世界博览会成功举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写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这一年,文化创意产业热潮席卷神州大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以蓬勃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兴起之后,该产业结合了文化与创意,逐渐成为如今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育水平目前在一定程度之上也能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在我国民族文化产业还未成型的时候,日本文化产业的腾飞对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产业比较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对中国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和冲击。对各种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国中,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经济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中,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显然已经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较发达的日本文化产业,本文考察了日本文化政策和政策的转变,以及其发展背景,总结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中美文化产业行业分类标准及发展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文化产业以不同的核心理念对行业进行分类,其分类标准表现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要求和不同优势。文化和版权分别作为中美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使得中美在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商业运营模式、生产要素的高效匹配及抗风险能力上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中国文化产业下一步的良性发展,应在对文化创意的保护、文化创意的量化、文化产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文化贸易的核心主张方面借鉴美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蕴含较高创造性和较强艺术性的商品.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这使文化创意产品逐渐取代传统制造业产品成为世界出口贸易中重要的商品.本文主要以中国长白山满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日本动漫衍生产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类产品进行了swot分析;其次,分别对中日50名普通公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中日消费者对本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评价及购买需求情况;最后,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了中日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祝 《经济论坛》2013,(10):48-49
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提升草原文化人文环境、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城市、深挖节日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保护新生行业、有规划地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政、企、学、研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产业理论、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文化与科技融合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柳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对柳州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环境与基础进行考察分析,从柳州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内在机理等角度出发,探讨柳州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推动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战略举措。加强创意驱动,是把河北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的点穴之策。积极探索以创新创意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创新型、集约化发展,对于促进河北文化产业成长为经济支柱性行业、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0.
徐宝华  郭英 《当代经济》2007,(12):66-67
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粗放到集约,由分散到规模的渐近路径.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经历了由低层次的初级利用到高层次的综合提炼,包括工艺品、民族风情与风俗、旅游、民族文化汇展、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形成由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民间资金组成的综合体.文化产业的受益主体由部分逐渐扩大为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必定是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于霞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74-17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其中创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又被称为创意产业。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是文化生产的精义所在。“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本身就表明了创新时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属性。除去市场化程度这个因素,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关键点就在于创造性和精神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业形态,以创新、创意、低耗、低碳为特点,已成为引导城市发展潮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3.
孙小平 《江南论坛》2013,(11):42-43
一、泰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泰州文化产业现已形成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休闲娱乐、义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文化相关产船和生产制造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2021,41(4):82-92
在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提高文化产业效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文章使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1998—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Tobit模型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其变动可对应为文化产业初步发展、试点改革、试点改革推广和深化改革四个阶段。(2)中国文化产业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且高效率的省份不断集中。(3)2012年以前,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差异,而2012年以后,区域间差异开始产生更大的影响。(4)文化单位数量、文化市场潜力、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共同作用,对中国文化产业效率产生着正向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以前,生产力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进入21世纪,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进入了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并逐步发展长大起来。在文化经济的带领之下,生态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循环经济、体验经济、休闲经济等也相继萌芽,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逐渐走向主流,也成为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相互竞争的关键因素,也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被列为战略发展产业,对拉动国民生产总值起到推动促进作用。但是,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方式单一问题,政府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政策性引导没发挥应有的作用,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我国相似,也被"融资难、研发难、销路难"等问题困扰。因此,韩国在扶持文化产业融资方面的一些政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卓卓  吉顺权  曹丽江 《经济师》2014,(11):196-198
苏南文化强市战略是苏南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文化理念、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三个方面论述了苏南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的调查内容,分析了苏南文化强市战略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指出了苏南文化强市战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时代经贸》2013,(3):16-23
2013年1月5日-6日,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的2013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联合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共同承办,由北京远见聚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和规律,又兼具文化的属性和规律,同时又要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文化产业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架构的提出将三者的内容得以沟通和互相渗透。随着中国文化市场和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专家、学者们对文化产业学的研究已经将学术关注的焦点从文化理想转到经济现实,并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趋势、发展空间、价值增值的环节和链条、文化市场需求的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努力对于建构文化产业学这一学科是个有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