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组织承诺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探讨,接着作者认为当前辅导员组织承诺存在三方面问题:(1)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明确降低了辅导员对高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2)现行的辅导员激励晋升制度不完善弱化了辅导员工作的努力程度;(3)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融合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动机多元化,降低了辅导员的组织承诺水平。文章提出应从明确职业定位、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实行柔性管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等方面提升辅导员的组织承诺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并没有随之得到解决,高校辅导员角色不清和角色责任的冲突、工作内涵和能力要求的冲突以及职业期待和职业发展的冲突等多种矛盾冲突给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为此,本文提出了预防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但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职业认同度低、管理考核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心理培训等原因使得辅导员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自身的成长。因此,改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自我定位是队伍稳定、工作高效、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辅导员工作概述出发,从思想、角色、工作、职责等几个方面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由于对角色认知不清而导致的角色障碍主要有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混淆和角色丧失等表现。高校辅导角色认知模糊的原因,主要是不同主体对辅导员有着不同的社会期待以及角色本身的局限性所致。解决高校辅导员角色认知模糊的基本途径,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提高辅导员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6.
确立以职业化发展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建设和发展科学化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成长、科学化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职业化的视角下,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特定能力三方面内涵构成进行阐释,认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内部的自我构筑、外部的资源支撑两方面来审视其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学校管理层面、社会认同度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辅导员自身知识、能力、方法和心理素质与学生工作不适应等原因造成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存在又会对辅导员和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就应当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地位低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作为辅导员自身必须明确处理好"主"与"辅"、"博"与"专"、"苦"与"乐"、"管"与"导"、"承"与"创"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和入职年限对职业认同度的影响具有相似性,都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学历差异对职业认同度无显著影响。男性对职业认同度低于女性。高职称者对职业认同度高于低职称者。造成辅导员队伍缺乏职业认同具有诸多的原因:对辅导员的主观评价内容多,客观评价内容少;正面效果隐匿,负面效果容易突出;本职工作易受到干扰;岗位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路径单一。在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过程当中,转变观念是关键,改革体制是核心,落实政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目前存在着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实施辅导员职业化,要给予其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开展岗位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逐步改善其待遇,使其相对稳定,并在动态中形成相对合理的年龄梯队结构。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从职业价值观,规划职业生涯,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在校期间解决心理困惑、人生职业规划的良师益友,属于高校教师岗位编制。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评价体制的改革,民办高校辅导员越来越偏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职业角色定位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论文从社会角度、民办高校角度和辅导员自身角度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错位的原因进行了探析,以期对进一步分析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调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基于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在角色定位、等级认定、发展动力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困境,可以通过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开展基于职业等级认定制度的职称与职级晋升评价体系,帮助高校辅导员摆脱职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形式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在性别、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工作年限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忠诚和职业理念维度上,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职称不同的辅导员存在显著差异;角色行为与职业规范维度在个人背景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要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需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完善相关辅导员激励体制,拓宽辅导员发展晋升渠道,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5.
以辅导员职业认同为研究主题,从辅导员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五维度进行实证调研,结果发现,当前,宁波高校辅导员教师职业认同整体较高,但部分辅导员教师存在职业认知水平低、职业发展方向迷茫、意愿调离和转岗等现象。准确定位,明确职责;提升待遇,强化激励;加强指导,明确目标,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辅导员易产生职业与家庭角色、自身发展与职业前景、工作态度与质量、性别弱点与理想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高校要保障性别平等,发挥两性合力优势;女性辅导员要树立独立、自强和平等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素质,逐步增强角色控制力.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而职业化建设的目标是辅导员逐步向学生工作某一领域的专家化发展,这不仅是辅导员自身职业成长的方向,也是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讨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如何适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变化的特点,探求自身发展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面临着工作岗位属性缺失、角色定位不清晰、社会认同感低等问题。辅导员职业化制度缺位、职业化通道不畅、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自我发展面临两难选择等制约了辅导员的职业进程。基于心理契约视角,针对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困境,设计辅导员的激励制度和职业发展阶梯,构建辅导员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心理契约互动模式,破解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问题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05年,我国官方文件曾经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应然角色做了比较高度的说明,但这种角色在现实中未得到很好的贯彻。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得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仍限于处理事务性工作、传播信息等的班级管理者。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双重任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将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职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等角度来探讨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