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将担负起国有经济、振兴民族工业的重要使命。在创新工作中,企业必须重视“顾客创新”、“企业家创新”和“产品创新”。“顾客创新”和“企业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和关键所在,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担负着知识创新、文化传承、为国家振兴培养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思路。在这种文化思潮下,以人为本,丰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视角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视角观照中国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因而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将会是一种必然。重点研究作为“目标创新”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大走向,它标志着人类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现代管理者,不仅要确立创新的理念,更要学会创新管理,向创新管理要效益。 中国学者黎红雷教授认为,创新是指以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中,包含着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思想,《易经》更明确提出“日新,日日新”的命题。“创”,在古代汉语中,写作“ ,据《说文解字》,是“创法造业”的意思,即创造前所未有的制度和事业。“创”与“新”组合为“创新”这个词汇,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的意思。当代世…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和微观企业数据,在重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及识别绿色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多维度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质和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激发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且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是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对周围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城市、高碳排放城市、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产生的争议不断,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能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成为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选取2007~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有利于企业创新,并且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都有提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可以通过“内部金融市场”机制、“监督效应”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而“掏空效应”机制则会抑制企业创新,三种作用机制中“监督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对经济增长中资本要素作用有关研究成果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资本配置效率测算的计量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资本配置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使资本配置效率低下。为了使中国资本配置合理化,必须创新和完善制度安排,使资本配置制度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视角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视角观照中国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因而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将会是一种必然。重点分析作为“过程创新”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从“发展导向”“经济增长”“要素流动”“机制创新”四个维度,通过“社会福祉共同增长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共享发展”“增加有技术含量的经济密度”“缩短要素流动的时间距离”“以改革开放创新减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分割”四条路径推进。智能化因素的融入,使四个维度有了新的赋能:在“发展导向”维度突出“普惠共享”的价值导向,在“经济增长”维度突出提高“智能产业”的密度,在“要素流动”维度突出利用“云”缩短距离,在“机制创新”维度突出通过“万物互联”减少分割、创造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但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亚健康”问题,应率先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通过全域智能化和全业智能化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和智能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家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致富模式的转型。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所处的转型阶段使“创新致富”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家族企业新型致富模式。家族企业无论采取哪种创新形式,基于整体观的“创新致富”模式价值边际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企业创新价值增量分析和“创新致富”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家族企业致富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其内涵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还应包括理论创新。这“三大创新”中,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前提,制度创新是保证和关键,理论创新则是核心和灵魂。经济理论创新大体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经济理论表现出独到的创新特色;二是经济理论发挥出创新的作用。理论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途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与灵魂作用。高度重视经济理论创新乃是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打破农业领域中的“大锅饭”,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农村经济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制也日益暴露出了其弊端弊端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创新,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3.
将数据要素纳入企业创新决策模型,并将企业创新分为高端创新与低端创新,从理论上阐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及其“低端锁定”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创新,而且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由于数据知识溢出对高端创新的成本抑减效应更大,因而数字化转型对具备更强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企业的高端创新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的改善作用在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业以及国企、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无芯”之痛一直阻碍着中国企业跃上国际舞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以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竞争优势正面临着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核心竞争优势的严峻挑战。“以创建世界级行业为己任”的TCL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这种危机,并未雨绸缪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外围技术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日,由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赛迪集团)指导,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08中国通信市场年会”在京召开。本次年会以“融合通信与业务为主题”,围绕“标准发展与技术演进”、“业务应用于服务转型”、“融合通信与产品创新”三大主题,共同探讨在技术变革和业务升级背景下通信市场新兴的蓝海,深入解析通信领垣辆稚(技术)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6.
荀子财政赋税思想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继承和创新前人赋税思想成果,提出了“开源节流”、“聚敛亡国”、“等赋养民”、“节用裕民”等积极财政赋税原则、观点,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对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审视创新发展的历史变迁,从中探索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寻求创新模式演变的趋势,为当今中国“创客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发展过程中,创客空间将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从以下四方面完善“创客运动”:一是充分发挥城市群协同效应,打造创客空间的生态协作体系;二是重拾信仰,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创客;三是完善产权制度,降低创客空间创新活动的成本;四是搭建互联互通平台,发挥其对创客空间的助推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互动过程,多元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相互作用形塑了企业创新活动的绩效。首先对企业创新的内涵、特点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梳理,之后以此为基础,从政策“推力”、政策“拉力”以及政策组合之间的协同效应来探索创新支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果,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减弱,中国外贸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下降,从近三届广交会的情况可以看出,外贸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外贸企业只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贸企业的产业趋势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创造品牌价值、建设创造基地、全球贸易定位等,是对我国外贸企业加快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精神与中国话语体系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两个核心”和“四大方面”两个主要维度予以把握,其演变历程包括古代的“孕育与积蓄”期、近代的“激荡与磨砺”期和现代的“重塑与新生”期。在中国精神的发展历程中蕴含着与中国话语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生成逻辑。中国精神涵养化育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生成,造就其注重人文、凸显教化和推崇礼仪等特征;中国话语体系承载中国精神的绵延发展,固守民族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国精神创新前进。我们应在弘扬中国精神中营造中国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机制,具体包括以爱国主义统领中国话语体系守正创新的全面推进机制、以改革创新驱动中国话语体系守正创新的重点突破机制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话语体系守正创新的实践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