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省外贸出口产业从1980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省外贸出口值从1980年的402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1338万美元,2005年全省出口总值为32324万美元,进口9014万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3310万美元。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3%,  相似文献   

2.
自1988年,中国第一个以服装命名的节日——大连国际服装节的诞生以来,大连市服装业发展迅速。据统计,与1988相比,大连服装业从业人员增长了2.5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79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9.43倍,出口交货值增长了20.91倍,利税总额增长了9.66倍,  相似文献   

3.
用出口交货值和省外货源来衡量解读出口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全面、准确。出口解决了浙江工业最终产品的大部分出路,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钧 《特区经济》2005,(8):141-142
<正>一、问题的提出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两个省份之一。改革开放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由1981年的10.8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932.39亿元,增长了约33.1倍,其中出口由1981年的7.1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431.13亿元,增长了约340.5倍,逐步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台、港、澳、侨、外资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开放模式。福建省出口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了福建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此间GDP也由1981年的105.62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6053.14亿元,平均增长约为20.31%。但是,相比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这样的沿海出口大省,福建经济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工业化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受自然条件影响,产业集群规模小、分布零散等。由于这些不利条件,福建出口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科技升级也相对滞后,在此情况下,出口部门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增长,就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史晋川 《浙江经济》2009,(19):30-31
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应该是“两条腿”走路,既要做产业间的升级,同时也要做产业内的升级,而在近期发展阶段产业内升级应该成为产业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视角,在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协同效应含义的基础上,研究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形成、协同运行和协同演化等机制,并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资源协同、制度协同、集聚协同等三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9.
人口老龄化、需求结构变动与产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过度会引发模仿驱逐创新的"柠檬市场"形成,从而降低集群内企业科研投入收益弹性,降低企业后续科研投入的积极性,甚至影响整个集群的科研投入。通过对珠三角产业集群空间集聚度的测度以及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状况的实证分析,印证了产业集聚过度阻碍集群创新和集群升级的观点。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要以降低产业集聚度为根本,通过加强对集群内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和集群内创新体系的建立实现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1.
12.
周凤姣 《环球财经》2008,(10):36-38
现在是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中国的出口企业去升级换代,去加快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灵魂,而产业升级是技术创新的躯体。在假设条件下,构建了3部门经济模型,对技术创新如何影响产业升级进行了理论解释。随后,以西部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选取2004—2015年地级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系统GMM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甘肃省的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同样能显著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通过调节效应间接地影响产业升级;其他控制变量对甘肃省产业升级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区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投入中的经费投入强度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正逐渐减小。人员投入强度对经济增长呈倒"U"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随着人员投入强度的加大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效应,经费投入强度和人员投入强度都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效应,但长期来看,通过提升人员投入强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较快发展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资源型产业,简单来说是指以资源的开采与粗加工为主的产业。这种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其产品生产的时限性,即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开采时间的不断增加,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资源总是有枯竭的一天,产业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李洪英 《宁波通讯》2011,(22):28-29
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市,出口贸易对宁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时下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外部需求持续疲软,要素供给日益趋紧,生产成本全面上升,宁波外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的压力不断加大。本文在分析我市外贸出口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外贸出口发展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1989-2013年江苏省统计数据,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衡量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变动,并依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苏州市199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苏州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表明:苏州市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苏州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也存在协整关系,但苏州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苏州市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苏州市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苏州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浙江私营企业在整个浙江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企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格局、新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浙江私营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正在逐步暴露,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着重从浙江私营企业技术创新对策出发,引发企业和政府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