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毅  陈儒 《改革与战略》2014,(11):112-115
文章基于1978—2012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年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为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互为双向因果关系,教育投入与新型城镇化为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正向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是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当前,“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内建设混乱,环境卫生恶劣,社会治安复杂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影响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产生的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加以重视并解决。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从来就是以人口进城为判断标志的。"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把新型城镇化简单说成"人口的城市化",将过去30年的城镇化说成"土地的城市化"。我不大认同,因为在理论上,根本就没有类似"土地城市化"这样的说法,城镇化从来就是以人口进城为判断标志的。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障碍。文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土地、资金和人口"三要素"组合却出现了资本—土地暧昧不清、户口—土地交换不明、户籍—财富泾渭分明的现象,导致拿地不给钱,农民活不好;要地不要人,农民安不下;人走地不动,农民富不起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真正实现人口转移、经济转型和土地转换,实现城乡要素协调,助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以来,青海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全省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但是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着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青海统计年鉴数据等相关资料,对全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基于青海人口地理等基础条件差异对全省城镇化建设基础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全省城镇体系及其结构功能等特征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8.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甘肃作为欠发达、城镇化滞后的省份,推进城镇化应重在提高发展质量,放弃粗放扩张的土地城镇化路径,走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发展之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素质和能力。从甘肃是一个农业大  相似文献   

9.
正3月16日,各方期待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3月19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等6名副部级官员出现在国新办记者会现场,共同解读这一规划。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也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徐宪平说。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部顶层  相似文献   

10.
李国平  孙瑀 《改革》2022,(12):36-43
以人为核心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受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尤其县城的宜居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优化城镇发展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同时要强化城市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尤其县城的宜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在社会化进程中对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意识现代化改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也是城市软实力核心。过去的城市化片面地追求城市空间的扩展,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保护,导致城市文化的缺失与不足。通过探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并为其融入新的时代内涵,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城镇化模式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本文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选择,进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根据包容性增长的原则,从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四者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增长、政治稳定、民生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我们主要对中国城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目前中国城  相似文献   

14.
正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宏观经济与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目前已修改完毕并上报国务院。据悉该规划将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战略重点和配套制度安排。2013年底先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进程就是一个农村土地与人口政策的调整过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既要关注“拟城镇化人口”,也要关注留守农民诉求。  相似文献   

16.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人口转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新型城镇化更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发布,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不仅明确了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任务、目标,也给出了城镇化路径。4月24日,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天莹  武振国 《北方经济》2014,(12):11-13
正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及我国、我区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牧区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是我区今后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注意把握好以下几大问题,对于我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规模总体上偏小,辐射带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内蒙古市辖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3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赤峰市;50-100万人口的城市4个,分别是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其余13个为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平均规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抉择。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文章试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     
《天津经济》2013,(1):84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从一个词语到全国性试点,历经数年。西咸新区的优美小镇不仅在空间上集聚了人口,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而且通过发展相关产业,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接轨城市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促成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