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救济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限制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2013,(19):10-11
2997~2012年,我国共发起8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产品67种。截至2012年底,我国仍在实施措施的为39个涉案产品。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涉案产业营造了公平的发展环境,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整合,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1997.3~2009.6中国反倾销案例涉案产品以及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中国反倾销措施仍然有效地抑制了对国外倾销产品的进口,即贸易救济效果显著;而强硬的反倾销措施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为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世贸组织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因此,作为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推动者,世界贸易组织禁止成员国使用关税和非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但同时又允许成员国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以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和竞争秩序。本文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现状,分析研究其特点并对其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贸易救济制度的个人建议,以更加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云庆 《魅力中国》2014,(24):296-296
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增长,以及国内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国对外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呈现新的特点。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整体处于历史低位,中西部地区发案增加,新兴产业和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发案数正在提高。多个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产品两次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产业及产业链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贸交往日益紧密的今天,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早已取代大规模的原始贸易战,成为各成员方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应付贸易摩擦的主要工具.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的贸易救济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发展、新变化.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我国应如何应对,以谋求对外贸易持续、快速、顺利增长,这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菁 《开放潮》2004,(12):15-16
近几年,围绕维护福建产业安全,福建省有关部门和地区密切跟踪福建产业发展状况,积极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面对进口产品一些不公平贸易竞争对福建产业造成的损害,一批企业奋起反击,积极运用贸易救济手段,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维护产业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黄青燕  姜发根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68-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对华发动反补贴调查已成为贸易伙伴转移国际贸易竞争压力、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继2004年4月加拿大对中国首开反补贴调查以来,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案件快速攀升,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补贴形势,我国应依据WTO反补贴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修改与完善反补贴立法,清理与调整国内补贴政策,运用WTO反补贴规则,应对与化解反补贴诉讼,保护国内产业的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实证评估了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通过选取1997~2007年全体、国有和外资企业加总的行业面板数据,搜集在此期间我国发起的所有对外反倾销案件,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措施对于行业出口、产值、就业人数、利润、企业数目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救济作用。结果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救济效果良好,尤其明显地提高了行业利润、产值、企业数、生产率以及就业人数,但对出口影响较微弱;同时效果主要体现在行业总体和私营企业上,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基本无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行业利润和生产率的救济效果最突出,其次是产值、就业和企业数目。出口基本无显著影响。由此政策上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申诉与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13,(4):30-31
当前,世界经济已由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低迷成为新常态,国际竞争明显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日趋严峻。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特点反倾销、反补贴仍是主要手段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2012年,共有23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84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11年(以下简称"同比")增加12起,增幅为16.7%。其中,反倾销58起,同比增加9起;反补贴  相似文献   

11.
司思 《中国经贸》2007,(2):61-61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进步扩大,国内产业也遭到了一部分倾销进口产品造成的产业损害。2006年,商务部合理地运用反倾销等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贸易救济措施.积极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关税壁垒的大幅下降以及对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各国逐渐开始利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工业发展.中国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可谓是首当其冲,深受其害.本文通过对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季明  王涛 《中国经贸》2010,(9):48-49
根据商务部统计,去年前10个月我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而在以往,每年我国受到的贸易救济调查最多也只有40起左右。此外,今年年初时全球正在调查而未实施贸易制裁的134项救济措施中,也有77项涉及到我国,我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贸易安全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4.
莫欣达 《中国经贸》2011,(13):80-82
自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铜材、铝材等产品发起越来越密集的贸易救济调查,其中针对铝产品的贸易保护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司思 《中国经贸》2008,(1):27-27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有效地应对新的国际形势.促进国内理论和政策部门的学术交流.从妥善处理贸易摩擦的角度解析我国贸易及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热点问题。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举办了有奖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贸易救济新立案数同比下降43.9%,欧盟、印度是主要申诉方,冶金产品是调查重点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2010年上半年,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37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同期减少29起,降幅达43.9%。其中,反倾销19起,同比减少16起;反补贴3起,同比减少2起;涉华保障措施14起,同比减少5起;特别保障措施1起,同比减少6起。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认为,对低收入群体要保障而不是救济。他认为,过去人们往往把保护、帮助低收入群体视为“救济”,这是不正确的,这种观念需要改变。按照党的十六大的精神,我们既要保护、鼓励先富起来的产业、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先富起来的群体,更要保护、帮助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也在创造财富,整个国家基础设施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陈利强 《浙江经济》2007,(12):42-43
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是一种国内行政程序性质的单边贸易救济措施,与“二反一保”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属于“出口救济”措施,具有较强的“进攻性”;而后者属于“进口救济”,具有鲜明的“防御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宏结  何平 《南方经济》2014,(12):47-65
近年来,“双反”措施已成为国际贸易救济领域的新手段,其对产业的救济力度远超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单独使用。中国屡遭外国“双反”措施之困,已经成为“双反”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受害最严重的领域之一。自2009年起,中国开始对外国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以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本文以首例中国对外“双反”案———对美取向电工钢“双反”案为例,以抵消税思想为理论基础,运用COMPAS模型对案件的产业救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取向电工钢在采取“双反”措施后,产出回升基准期的1.3%~2.4%,收入回升基准期的6.5%~6.9%,延续了从2005年开始的增长势头,国内产能的释放得益于及时的产业救济;中国实施“双反”削弱了美国取向性硅电钢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有效阻断美国取向性硅电钢产品不正当挤占国内市场的步伐,为国内行业发展和调整赢得了时间。这一案件的成功为未来反制“双反”调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姜维 《改革与战略》2012,28(9):30-32,60
贸易救济信息系统的架构应该包括前期的预警机制、中期的运行决策机制和后续的跟踪机制.目前中国的产业预警机制尚有不足,贸易救济跟踪机制的工作模式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建立贸易救济的中期运行决策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贸易救济预警机制、开发贸易救济中期决策机制、升级改造贸易救济后续跟踪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