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前,对于京郊经济增长是以第二产业还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哪一个产业增长的速度更快,哪一个将是京郊经济增长的带头产业,北京学术界及实际工作部门有不同的认识。由于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历史上北别京的制造业曾有辉煌的历史,有很好的基础,加上进入21世纪后,北京城区制造业正加快向郊区转移,国内外也有大量资金投向郊区的第二产业,这些因素极大地促进京郊第二产业的增长。据此,部分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认为,第二产业将是下一阶段京郊经济增长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出现和持续强劲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正在走出近些年的增长平台,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本首先讨论产业增长新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征、出现原由及下一步的政策取向等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静脉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1.静脉产业的概念。如果将人类经济活动中的物质流动形象地比做人体的血液流动的话,那么循环经济就是由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物质流体系。根据物质流动的方向,可以将承担从资源——产品——消费过程的产业称为动脉产业,而承担将废弃物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再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过程的产业称为静脉产业。静脉产业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相似文献   

4.
一、拉动消费和结构升级更需要支持有“双拉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面临下滑的情况下,我们既需要加大各类投资以稳定经济,也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拉动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部门目前面临外部需求减少、国内成本升高的双重压力,萎缩、调整之势难止,国家除对其进行必要的支持使其升级外,这些产业难以承担起拉动国内消费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双拉动”重任。要实现“双拉动”目标,更需要支持一些先导性产业,  相似文献   

5.
消费税从1994年设置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较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消费税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征税范围偏窄,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二是原来确定的某些属于高档消费品的产品,已经逐渐具有大众消费的特征;三是有些应税品种的税率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不相适应;四是消费税促进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不强。为了体现税收公平,体现国家产业导向,体现环保和节能,鼓励发展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高附加值的产业,正确引导消费,今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对消费税进行了调整,自2006年4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13,(24):10-10
12月6日,2013中国经济信息年会以“促进信息消费打造产业经济升级版”为主题,探讨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下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和快速进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7.
吴能全  陈剑 《南方经济》2004,(10):54-56
教育本身具有经济功能与产业功能,教育消费可以拉动社会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而教育投资可以为创造良好的教育市场,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本,本文分析了广东经济增长中的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的贡献,提出了发展广东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焱 《首都经济》2014,(2):77-78
2013年在亦庄,云计算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商后台等领域的落地,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升级和产业再造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背景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中国的能源消费超过了国内生产,加剧了对自身与世界能源供应市场的压力: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快了能源市场的传导效应,突发地区性军事冲突、金融市场波动等综合影响,都造成了全球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不断出现,这对我国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消费网络的视角,运用结构化模型对产业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在生产—消费网络下,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影响;第二,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构成典型的“中心—外围”网络模式,中心挤出效应和边缘支撑效应并存;第三,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等网络的完备性而最终影响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本文研究得出的生产—消费网络的“中心—外围”模式及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竞合关系,从而为二者在新时期的深度融合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7):B0001-B0003
一、上半年经济增长特点分析 从动态的角度看,尽管上半年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二季度当季增速并不低。初步测算,二季度GDP增长9.5%,比一季度还加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加快0.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均加快0.1个百分点。从1996年以来的近十年第二季度增速对比情况看,除了去年略快于今年(增长9.6%)、1997年与今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年二季度增速均低于今年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期的会计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革命与商务全球化浪潮推动丁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井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谓知识经济。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与创新优先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据有关资料介绍,自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因而有^断言,美国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郑荷芬 《浙江经济》2005,(11):40-41
近十年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软件产业作为IT产业的龙头之一,已然从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投资回报比率最高的产业之一,而且这一产业的影响和与人们生活的相关度也越来越大。不无夸张地说,这一产业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的全貌,这也使得我们很有必要探讨该产业表现出的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高知识含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特性。  相似文献   

14.
钱陈翔 《中国经贸》2010,(10):59-59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创意经济的先驱是著名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得,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  相似文献   

15.
晓扬 《浙江经济》2010,(1):36-37
如果说2009年的形势可以用“困难”两个字来概括,那么2010年形势的突出特点可能是“复杂”。从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传达的信号来看,以促消费、城镇化和产业调整为抓手,“调结构”、“转方式”的路线图逐步清晰,预示着新一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柳州市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近期,柳州市委、政府提出了打造以汽车、机械、冶金为主的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制造业基地。从目前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汽车工业牵动着整个柳州市新型工业化过程,必将成为21世纪柳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7.
李守国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24-126
我国足球产业包含国家队足球产业、甲级联赛产业、甲A和甲B联赛产业、足协杯赛产业、乙级联赛产业、女子成年足球联赛产业、各级男女青少年联赛产业和其他商业性足球产业等;足球消费增长宏观上主要受我国城市化程度较低、余暇时间不多和足球场地设疆不足三大因素的制约,提高足球消费水平必须提高足球产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按足球消费的种类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忠实的足球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8.
悄然兴起的日本第三次“消费革命”南京审计学院盛晓白一、战后日本的两次“消费革命”至80年代末期止,战后日本先后爆发了两次“消费革命”。第一次消费革命自1963年始,至70年代中期结束。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婴童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已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3月2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短短3天展期,成交额已达到100亿人民币,婴童产业再次“用数字证明了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婴童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已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3月2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短短3天展期,成交额已达到100亿人民币,婴童产业再次“用数字证明了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