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王洪 《开放导报》2003,(12):19-20
我国港口发展迅速,吞吐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亿吨左右发展到了2002年的28亿吨,上海和深圳两个港口更成为世界第四和第六大集装箱港口.港口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革,目前各港务局基本已完成了向纯生产性企业的转变.在加入WTO和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国际化,我国港口直接面对国际性的枢纽港竞争,港口发展的游戏规则、经营管理和发展规划将呈现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港口集装箱腹地是指港口集装箱吞吐所涉及的地区范围。腹地范围是根据港口地理位置及其腹地交通运输情况而划分的,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港口集装箱生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评价港口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提高离不开经济腹地的支撑,腹地经济越发达,对外经济联系越频繁,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20世纪运输领域一场“革命”的集装箱运输,由于克服了传统运输方式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海运货物集装箱化成为新世纪世界海运的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内地的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两位数的强劲势头,上海、深圳、青岛、天津等港口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我国海运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内地沿海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运输业务量和新加坡、釜山、神户以及香港等国际公认的集装箱中转港相比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时代,随着船公司和货主的实力增强以及港口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港口已不像过去那样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力,为应对海运业的重大变革,增强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港口之间采取一种合作竞争的“双赢”战略是值得借鉴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港口作为国际海运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承担着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再组织功能。新时期新阶段,宁波要跨人国际先进城市行列,必须创新港口发展模式,提升港口功能,建设国际一流强港。当前,全球港口呈现出功能现代化、运行高效化、管理科学化、集疏运体系网络化和竞争战略联盟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这种新形势,港口一方面需要加快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各港之间的合作与共赢。APEC港口服务网络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APEC的框架下建立的。因此,基于APEC港口服务网络视野下研究宁波港功能提升的路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对外,我国即将加入WTO;对内,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深入推进。 港口是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海运业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在2000年,天津港已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56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0万标准箱,正在向亿吨大港迈进。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志,宁波港、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标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连港集装箱发展问题,日前,省政府在大连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三年内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必须突破1000万标箱,全面打响了推进大连港集装箱快速发展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外贸的迅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业也相应得到发展,同时也带来该地区港口建设的飞速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港口布局尚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性。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的无序竞争问题,促进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体效应的发挥和港口群竞争力的提高,长三角地区港口之间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一)新时期我国集装箱港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科学谋划,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集装箱“大国”向集装箱“强国”发展,在抓机遇迎挑战中,对资源的整合优化和节约利用显得大为重要。集装箱港口必须朝规模、效率、服务、效益一体化协调优化的方向发展,由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大港转型发展成为国际集装箱现代物流大港。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25日,交通运输部辽宁海事局推出14项便民利企措施,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及海运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为东北振兴再添新动力。海运业复苏急需"减负"据辽宁省政府公报,2012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8.8亿吨,比上年增长12.6%,已连续三年净增过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06万标箱,同比增长25.5%。我省2012年沿海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位列中国沿海省份第2位。辽宁省港口群被称为"东北  相似文献   

11.
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我国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集装箱物流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带动了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近年我国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集装箱年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国。我国集装箱运输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如火如荼,而南京港作为国家重要江海转运枢纽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尚处空白。面对未来激烈的港口竞争,加快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是南京港提升港口竞争力、拓展腹地资源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围绕龙潭港区这一南京港主要集装箱港区,通过对发展基础和环境的分析,提出有效利用南京国家级铁路枢纽资源优势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政策速递     
《浙江经济》2014,(18):20-21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国家层面发布海运发展战略 《意见》明确,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要保障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全面推进、协同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绿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海运体系,海运服务贸易位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海运业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经济安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海运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海运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清晰、体制机制不顺、结构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完善、运营管理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加快推动海运业健康发展,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0-2015年环渤海地区8个城市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GDP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样本城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显著相关,随后提出环渤海地区港口及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集装箱吞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上海港、深圳港分列世界十大集装箱港的第三位、第四位。然而,我国港口排名的迅速上升,并非表明港口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的剧增,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港口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王坤 《天津经济》2005,(12):14-15,46
港口是天津最大比较优势。当前世界海洋运输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国内众多港口向国际大港迈进,环渤海港口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实现“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建没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滨海新区开放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8.
巴西港口大多建设年代久远,规模小且设施陈旧,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当今海运业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和巴西进出口贸易连年增长的需求。据巴西港口码头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截止到2012年初,全国私人港口已准备好250亿巴西雷亚尔(13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码头或对老码头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但由于上报的新项目很难通过政府的评估审批,至少有30个私人码头投资项目等待审批的时间长达一年以上,严重制约了巴西港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涛 《新财经》2004,(12):62-63
上海港无疑是中国港口业的龙头。上海港集装箱背靠大股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上海港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集装箱港口的龙头企业。上海要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并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无疑给上港集箱今后的增长提供了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看“第四代港口”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丽 《港口经济》2009,(10):23-25
港口作为全球物流链的重要节点,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集散枢纽作用。从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趋势来看,以水深、泊位、设备为核心竞争优势的差距越来越小,港口核心的竞争优势,将由港口的规模与等级逐渐转向港口的功能开发与拓展。在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现代物流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港口发展要以“纵向整合、横向互动”为方向,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与“第四代港口”的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