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水温降至5-10℃左右,鱼己基本停止摄食,活动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保膘阶段。鱼类在整个冬季一般是处于休眠状态,靠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据试验,鱼种自然越冬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鱼类属变温动物,当水温降至(8~10)℃时鱼即摄食很少,准备进入冬眠状态。山东省的越冬时间是在11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在鱼种越冬期间如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大批死亡的事故,要使鱼种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3.
<正> 鱼种越冬的好坏关系到来年成鱼生产的产量。应了解越冬池死鱼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鱼类越冬效果。培育大规格鱼种 培育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是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6—8月3个月是水温高,鱼类摄食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采取强化喂养的措施,使鱼体健壮、肥满,规格达到15厘米以上的规格鱼种。降低夏花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各地养殖商品鱼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培育鱼种和鱼种的越冬技术,尚未被广大水产养殖户认识和掌握。其实搞好鱼种越冬并不难,只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其所需,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就能提高鱼种的越冬成活率。一、适当投食保膘。一般温水性鱼类,当水温下降到10℃左右,对其食欲虽有影响,但其消化机能并不很弱,对肥、饲仍有一定的需求。当水温下降到7℃时,鲢、鳙鱼还会少量滤食,草食鱼类也会到水面吃草(白菜叶等青料),水温  相似文献   

5.
<正> 一、怎样投放鱼种 冬春季节是放养鱼种的有利时机,尤以冬放最为适宜,因为鱼种经过一个冬天的环境适应,来年开春一个转暖便可大量采食,生长速度快,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一)放养水温。投放鱼种时,池塘水温以5℃-10℃较适宜。这时鱼种活动力弱、鳞片紧,拉网、运输、下池鱼体不易受伤,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正> 鲤、鲫、鳊、鲢、鳙等目前广为养殖的水产品均属温水性鱼类,当水温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在封冰的情况下,鱼类的活动减弱,停止生长,其新陈代谢能量来源于其自身体内积存的营养物质。因此,加强冬季管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对来年的再生产和稳产、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常言有"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的说法。实践也证明,冬至至立春当水温到6~10℃左右时是投放鱼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便于越冬管理,促进鱼种开春猛长,提高产量。冬季放养鱼种除了做好清塘、消毒、培水等常规管理工作外,放养品种、规格、病害防控等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1.品种选择。冬季放养鱼种,一般选择鳞片排列较紧的鱼类(如草鱼),鳞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是大部分养殖鱼类的上市期,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的养殖条件及市场需求分开上市。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鱼塘不能全部清塘,因此,对未完全清塘的养殖鱼类必须做到安全越冬,对完全清塘的鱼塘则应做好鱼塘修整工作。一、并塘越冬为了便于冬季的日常管理,对常规鱼类苗种要进行并塘。鱼种并塘一般选择水温在10℃左右时进行。在并  相似文献   

9.
<正> 秋末冬初,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甚至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起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上市养殖对象的管理,保证它们安全越冬。现将几种常见的养殖品种越冬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鳜鱼种:选择背风向阳、面积1—3亩,水深2米以上的鱼池作越冬池。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选晴天进行并塘越冬。每亩囤养规格为10—15厘米的鳜鱼种3000—5000  相似文献   

10.
<正> 鱼种规格大小与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生长实践证明,鱼种规格越小,越冬成活率越低。进入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种的生长由增加体长转入增加体重、大量积蓄营养物质,以备越冬消耗所需。因此,必须抓好鱼种的秋季培育管理特别是对规格尚小的鱼种应采取强化培育措施,使之尽快增加体长体重,保证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鱼种投放可在冬春两季进行,但以冬季投放为最佳。俗话说:"放鱼莫过春,过春鱼易瘟。"鱼种冬放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1、冬季气温和水温低,鱼类活动能力弱,其鳞片紧密,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可减少鱼类的机械损伤,大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鱼种并塘越冬,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减少损失。其管理要点有以下四点:1、选好鱼池。越冬鱼种池要求背风向阳、不渗不漏、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水深1.5—2m。放鱼种有10—15天用生石灰清塘。2、适当并塘。一般在11月中下旬水温10℃左右时并塘。并塘前一周左右停饵,选择晴暖天气拉网,根据不同种类、规格筛选分类,分池越冬。操作做到轻快细心。3、合理密养。一般每亩放10cm左右的鱼种3—4万尾,12cm左右的鱼种2—3万尾。鱼种体质强,鱼池淤泥少、水质好,可适当大些;反之应小些。4、加强管理。越冬期间,要做好堵漏、及时加深池水、破冰等工作。冬…  相似文献   

13.
<正>水温是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冬、春季鱼类进入越冬季节,搞好池塘中水温的调控尤其是保温升温工作,事关全年养殖的成败。只要掌握好池塘水温调控技巧,就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水温环境,有效地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当前的养殖生产技术水平还  相似文献   

14.
非洲鲫鱼是一种食性广、成熟早、生长繁殖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的杂食性鱼类,池塘单养,亩产超过2000公斤。由于它系热带鱼类、耐寒力差,当水温低于15℃时,就停止或很少摄食,当水温低于10℃时就会冻死。故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冬季,当水温降到5-10℃以下时,好多鱼类停止摄食或者摄食很少,在结冰的情况下,鱼类根本不摄食,新陈代谢缓慢,停止生长,进入越冬,如果不加强管理,鱼类会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冬春交替时节,鱼类仍处于越冬期,雨雪天气时常发生,导致水温低,水体溶氧不足,鱼体抗病能力较弱,给越冬鱼类安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鱼类死伤现象。此时又处于春节前后,广大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7.
<正> 秋末冬初,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种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至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起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上市养殖对象的管理,保证它们安全越冬。现将鱼、虾、蟹、蛙等常见养殖品种越冬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鱼种:鱼池面积以2—6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面背风向阳,亩放鱼种2万尾。在  相似文献   

18.
鱼种越冬期间,特别在一些小型鱼池里,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鱼种小、体质差在越冬时期,大多数鱼类一般都不怎么摄食,活动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当池塘的水温降至18℃前,罗非鱼鱼种就应进入温室越冬,以防止冻伤。山东省兖州市农业局经过近20年来的摸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利用地下机井水及拱型日光温室大棚罗非鱼土法越冬保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渔谚说:“放鱼莫过春,过春鱼发瘟。”事实证明,入冬以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是池塘养鱼投放鱼种的最好时机,其优点:1、气温、水温低,鱼类活动强度小,运输成活率高。2、冬季水温低,不利于病菌的繁殖和寄生而利于鱼种适应新环境,减少病菌感染的机会。3、及早恢复和补充鱼种在越冬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