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天旸  何鑫 《技术经济》2003,22(11):11-12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 ,世界已进入了所谓的“城市世纪”、“城市时代” ,城市作为生产力空间的载体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适动的中心。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很多能够支撑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城市体系。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高 ,大量城镇密集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 ,并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面向渤海湾的大首都圈京津塘等三大城市群 ,它们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向 2 1世纪 ,我国各级政府从国家到地方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制定了不同层…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得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致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形成,产业的升级和重组以及空间转移是必然趋势[1].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玉瑶  张虹鸥 《经济地理》2007,27(5):773-776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从农村到城市集中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改变过程,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特征是形成城市群。所谓城市群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约125公里)聚集着若干大、中、小相结合群体的城市空间结构,它以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其它城市有等级、有规模地围绕此核心结成网络化结构。一般来说,它必须具有高密度的人口或城镇网络,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程玉鸿  许学强 《经济地理》2007,27(3):418-42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战略框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热点问题。而城市间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之一。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分析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各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为各城市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为城市群制定产业协调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的竞争将以城市群为单位展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南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本文在系统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了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断裂点模型、创新力场强模型和创新辐射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辐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力场强整体以“沪-苏-宁-合-杭-沪”为边界呈圆形网络分布,包括上海创新辐射带、苏州创新辐射带、杭州创新辐射圈、南京创新辐射带以及合肥创新辐射圈等五大核心辐射区;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靠近核心辐射区的城市创新力场强密集,受到多重辐射效应,而边缘城市受到辐射效应微弱;周围城市创新要素量对创新力场强具有倍乘效应,可通过增加其创新要素量放大创新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生态圈战略实现了转型发展,在无边界发展趋势、去中介化改革、消费者个性化等挑战下逆势而生,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以乐视为案例对象,旨在探索企业生态圈战略的实现机理和生态优势的来源及其风险。研究发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实施生态圈战略的关键在于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看似无关的不同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帮助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最终构建生态优势。企业生态优势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消费场景而非产品定义产业边界,在特定产业内打造垂直闭合产业链,夯实生态圈基础设施,构建开放共享平台,进而形成多产业协同的生态圈,逐步培育起不同于传统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优势。当然,生态圈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多重风险,尤其是业务协同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成果拓展了企业生态圈战略和竞争优势相关理论,亦对企业互联网转型和生态圈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波  刘希林  李元 《经济地理》2013,33(1):72-78,85
在灾害环境变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成为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之一.应用贡献权重模型,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7个城市的灾害易损性时空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灾害易损性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发生明显变化,由城市绿化率和道路密度向经济密度、建成区面积比和人口密度转移;时间上2010年城市灾害整体易损性变化速率高于2000年,空间上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东侧城市易损性整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以恩平和四会为代表的西侧城市易损性有下滑的趋势或变化不明显,并且内圈层城市灾害易损性高于外圈层城市.这说明1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可是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灾害易损性的时空格局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东西侧和内外圈层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优化整合、区域一体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主要从比较珠三角东西岸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珠三角东西岸经济发展的状况,“东强西弱”经济格局的成因以及影响,最后论述了加快珠三角西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新理念,也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在对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原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的技术整合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生态防护林地技术、自然保护区技术、生态园区设计技术、水源地保护技术、市区绿地系统规划技术、文物古迹保护技术、环境影响监测评价技术等进行整合,可为壮大中原城市群地区的生态资源与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持续高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 ,珠江三角洲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城市圈 ;适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利用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以系统的观点提出城市圈梯度发展战略 ,即以“大三角”极核城市向腹地和国际辐射 ,以“轴心线城市带”带动东西两翼城市带发展 ,形成优势产业带 ,辐射山区。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原城市群的"整合"问题是实现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整合发展是中原城市群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城市群整合一般包括竞争力整合、城市体系整合、产业整合、空间整合、生态环境整合、基础设施整合和区域协调机制整合等,其中城市竞争力整合、空间整合和城乡生态环境整合是必须先期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分形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空间布局和城乡生态环境整合的基础,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方略.  相似文献   

18.
福建要建成生态省,首先必须保护和建设好本省境内的自然生态圈。按照生态学的原理,物种形成种群,种群形成群落,众多群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而许多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区域范围内又构成生态圈。从福建省地理气候特征看,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格局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伟雄 《经济地理》2002,22(3):335-338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特点:根据区域发展理论指出珠三角城乡一体化进程可借鉴的城乡布局模式,提高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应用采取环形珠链状城市带模式;并对珠三角发展局的三大主环轴线,三小辅环线的九大放射轴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内的大城市群主要有两个,即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这是我国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发展程度最高、实力最强、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是公认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