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庆 《经济经纬》2007,(1):129-132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累计公共物品投资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市场失灵的空白区域,由政府部门担任供给主体.文章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约束下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型,发现当所有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者生产最后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消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公共物品实现有效供给.要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应不断完善对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监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3.
石大立 《广东经济》2004,(11):50-51
落后地区农村公共投资严重不足,这是其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各种公共物品的特性不同,就要分别选择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投资主体;有一些准公共物品的生产,除了政府投资的外,还要激励民间社会资金来投资,以解决其供给不足问题;此外,不同的投资方式对于改善公平状况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正确的选择是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均累计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将增加0.08元.数据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和创新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农民生活所需的公共物品角度,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模型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需平衡理论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南省农民的需求偏好和农村主要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的职能,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融资体制,提高湖南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要求引进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要求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构与公共组织三套工具,建立起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着“政府失灵”、基础性建设投资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克服“政府失灵”: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公共物品生产的竞争性;提高公共物品收费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性:科学办公室公共物品的产权,有铲避免“免费搭车”。  相似文献   

8.
谈我国公共投资政策的有效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投资经历了一个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化过程 ,所以不同时期公共投资政策呈现不同的特征 ,总的来说目前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实施范围尚未明晰。我国应通过政府改革 ,完善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和机制 ,确定政府的合理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是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但实践中多元协同并不能自发生成,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运行机理提供了相契合的研究范式。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实质上是各主体间利益博弈过程,协同供给的实现依赖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状态的达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首先对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中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继而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以政府为基点,各利益主体间形成的扇形关系网进行了全景分析。通过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审视,提出实践中促使农村公共物品各利益主体间良性互动、达成利益均衡状态、实现协同供给需政府从制度层面、运行层面、技术层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通过经营城市,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城市财政收入,为城市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通过经营城市,为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先进的运作模式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提高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并增加其数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价值和增进公众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伟 《经济视角》2002,(5):34-36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应当由财政出资建设。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准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收费或其他形式回收投资、产生利润,使投资者有利可图,进而吸引非政府投资者投资,这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幻觉"分解与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财经研究》2004,30(12):44-52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共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政府公共投资的概念和范围入手,探讨我国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然后对此进行国际比较,并对我国政府公共投资决策进行新的审视,提出要借鉴国外政府公共投资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入私人资本,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业和公共事业的投资,实现公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公共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各国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理论依据(一)关于双主体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1.新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管理模式。该理论认为,当一定技术条件和制度安排能导致“排他成本”降低时,纯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不仅可行且更有效率。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开始实行政府业务委托经营政策;80年代初,美国普遍实施以市政服务合同外包为主要形式的民营化改革;此后很多国家也进行了公共物品的市场化改革,并逐步建立起新的公共物品管理模式。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民营化,与垄断供给模式相比,在政府权力下放、引入竞争机制、供给主体多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准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性的物品,它的建设情况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由于它的公共性的特征,使得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这项艰巨任务。随着西方非营利组织成功经验的传播,以及我国政府在准公共物品建设中的乏力表现使得具有独立性、效率高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准公共物品领域成为可行。但由于政府在培育非营利组织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加之其自身资金、管理等原因,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进程。因此政府应该对非营利组织从资金上给予援助,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提供其参与准公共物品建设的机会;而作为非营利组织自身则必须尝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扩大宣传面、同时改变管理模式,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准公共物品建设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地方财政支援农业项目支出稳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在公共物品供求上仍存在供求总量失衡、结构失衡、地区失衡和供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建立民主、科学的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多元化的供给主体选择机制,以及长期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确实解决农村公共物品的供求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莉 《当代经济》2007,(9):96-97
新农村建设,是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在调整城乡关系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决策,农村公共物品的短缺以及农业投资不足,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针对新疆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增加农业公共投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在调整城乡关系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决策,农村公共物品的短缺以及农业投资不足,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针对新疆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增加农业公共投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方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少新 《生产力研究》2004,(9):71-72,90
传统理论将公共物品区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但是这种区别正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变得模糊。本文将地方公共物品区分为经营性公共物品和非经营性公共物品 ,并分析了私人供给经营性公共物品的动机、形式和制度约束 ,为拓宽经营性公共物品供给渠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高等教育能否作为公共物品提供给教育消费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把高等教育作为公共物品存在的弊端,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