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曼  罗旋 《广告大观》2005,(11):36-37
国内IT业知名人士曾经发表过IT通讯的冬天,其实每个行业都会有冬天喷绘业也不会例外.当夏天和秋天过去的时候.冬天必定到来.高速发展的喷绘制作业经历几年发展后.充分暴露出许多问题。没有行业规范,价格是唯一的杠杆,而现在喷绘制作的门槛太低.几平不存在技术难度.更多的人涌进喷绘制作业,以及大量国产喷绘机的销售使得喷绘制作的价钱几乎直线下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中国IT产业增长率仅为11%,创下历年增长率新低。2002年成为中国IT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年度,用户的理性务实与厂商的调整转型成为2002年中国IT市场的主基调。这是计世资讯(CCWResearch)近日完成的“2002~2003年中国IT产业年度研究报告”所表明的。据研究报告表明,2002年IT用户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有到精的二次购买的投资额第一次超过了从无到有的初次购买的投资额—对IT有深入理解的用户成为中国IT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摒弃对IT技术的追逐和投资规模的追求,从应用出发、重点关注投入…  相似文献   

3.
黄洁 《新财富》2004,(6):112-114
亚信(Asiainfo),无论在中国电信业还是风险投资领域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IT产业最早一批海归创业企业,这家公司远远地走到了大多数创业企业的前面,从1995年开始,七年时间铺就了中国60%以上的Internet基础网络并提供大量应用软件产品,逐步奠定了它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2002,(8):71-74
赛迪顾问公司7月22日发布的“中国重点行业IT应用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IT应用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电信、电力、银行、教育、交通等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宽带网络、电子商务等多层面的应用不断加快。政 府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 200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总采购额达154.9亿元人民币。其中,硬件设备投资仍然是市场投资主体,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见图1),这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尚…  相似文献   

5.
林志远 《国际贸易》2001,(10):24-27
中国电信2001年以降价名义实行事实上的提价政策,引起公众舆论的普遍反对.正当技术进步导致国际和国内市场物价普遍下降的同时,中国电信作为技术领先的行业却在新世纪第一年采取了提价的措施;正当中国的网络经济受到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不景气的影响,需要迅速扩大消费需求的市场规模以降低成本的当即,高昂的电信资费却给正在渴望的中国消费者当头一棒.中国电信为何能够这样做,回答只有二个字,垄断.技术进步和垄断的矛盾在新世纪一开始就凸现出来.中国电信的这种垄断行为,不仅剥夺了科技进步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而且还严重阻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剥夺这些行业抓住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机会.2000年政府部门曾经举办过电信资费调整的听证会,但是只有邮电行业的专家出来说话,用一个交叉补贴的定价理论蒙了很多人.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中国电信为何始终拒绝拿出电信服务成本的构成清单?电信专家又为何非要坚持一个交叉补贴的定价理论?为什么政府有关机构要批准这个阻碍信息技术市场发展的提价方案?而受到损害最大的IT行业却沉默无声?  相似文献   

6.
瑞星的杀毒软件登陆日本,这在2002年的中国IT行业,无疑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通用类软件从此结束了自我封闭的局面,开始走向国际化市场,更预示着中国软件行业终于开始借助企业品牌的力量,试图形成在国际市场上代表自己利益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王文琦 《中国工商》2002,(12):114-116
2002年对于中国电信业来说,最为深刻的记忆莫过于电信分拆了。今年5月,原中国电信被一刀横切,新中国电信集团和新中国网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电信分拆为电信企业打破垄断.加强竞争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陈云峰 《商》2008,(9):48-48,51
行业环境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力量在推动行业的竞争者(竞争厂商、顾客或其他购买者)改变他们的行动,IT业也不例外。这种变化来自许多因素的作用,其中对行业结构与环境影响最大的称之为驱动力或驱动因素。文章通过对一些基本因素的分析来确定IT业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预测行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新财富》2005,(9):68-69
在全球最为著名的财经杂志《商业周刊》近期推出的2005年全球“IT公司100强”榜单上,令人骄傲的是,共有三家中国内地企业成功入选。除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两家中国电信运营商不负众望,成功入选之外,另外一家中国通讯制造企业——中兴通讯的入选,多少有些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0.
饱受市场低迷之苦,强忍“黎明前黑暗”之痛的IT业,纷纷把目光开始瞄向了“服务”。2002年被业界称为IT企业转型服务之年,各IT厂商正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服务模式。国内著名IT厂商清华同方率先举办了IT服务听证会。业界评论认为,同方此举显示了2002年中国IT服务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IT行业是与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三位一体的技术发展相关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市场集合,它可细分为硬件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这三大主要的产业细分市场。本文主要介绍了IT行业发展的现状与中国IT行业的发展趋势.探析了中国IT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对各驱动因素对IT行业的驱动作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进出口经理人》2014,(8):I0006-I0006
作为IT行业旗舰展.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一直享有国际盛誉。近日.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共同见证下,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局成员Oliver Frese先生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龚晓峰博士在北京正式签署了CeBIT合作伙伴国协议,中国正式成为2015年CeBIT的官方合作伙伴国。  相似文献   

13.
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公司开业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凭着满腔的创业激情和扎实的专业背景.邓国顺和成晓华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闪盘——朗科优盘。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朗科已从最初的两个人已发展壮大到一支近四百人的团队.2002年营业额达到2.5亿元人民币.2003年公司的营业额又极大增长,近5亿元.其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50%。朗科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也改写了软盘驱动的历史。朗科成为中国本土IT企业为数不多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未深入了解“中国IT两会”之前,只知道这是国内IT行业的品牌会议,对它的成长经历与11年来首次西进成都办会的动力都是一知半解。《计算机世界》报社副社长傅再军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创办了“中国IT两会”品牌,并一直负责“中国IT两会”的内容策划与组织实施工作。他有着丰富的行业会议、会展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经验,通过采访,记者也逐渐领略了这个成功的行业会议品牌的打造历程。  相似文献   

15.
从政府角度看,人事调整是顺利推行其下一步部署的绸缪之举继2004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高管轮换之后,每次类似高层变动都被当成产业重组方案解读尤其是3G变局的窗口,当然,本次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高管闪电换位也不例外。7月6日,中国电信(0728.HK)发布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2004,5(11):32
<正>据IDC最新报告《中国证券业应用解决方案市场2004-2008年预测与分析》表明,2003年国内券商仍有半数亏损直接影响到其IT投入,由于其在行业IT市场的主导作用,致使2003年全年中国证券业在整体IT市场及其应  相似文献   

17.
《成功营销》2012,(9):I0024-I0024
职业简历 2000年8月-2002年6月.担任多个IT,财经类知名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中国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核心问题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信息服务的管理成为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据统计,2005年,中国IT服务管理市场的规模达到8.2亿元,与2004年的市场规模相比,年增长率达到20.5%.赛迪顾问预测,未来4年内,中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资料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承办,北京金典永恒公关策划有限公司协办的2011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3月28日在深圳市大梅沙京基喜来登酒店召开。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是国内规格最高的IT行业会议品牌,本次峰会以“转型发展:IT新使命”为主题.邀请了众多业内领袖共聚一堂。  相似文献   

20.
主要行业的主要问题 农业:总产值稳中有升农产品贸易摩擦不容忽视 三年来,中国农业总产值稳中有升,200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931.5亿元,较2001年的14462.8亿元上升4.9%。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870.1亿元,较2002年有所下降。虽然中国农业总产值有所增长,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很难与国外竞争,因此,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今后仍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