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经济及金融环境遭受危机困扰下,美元国际储备币地位不断下降,欧元和日圆的外储比量不断上升.随着美国双赤的剧增和美元的超发泛滥,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壮大,美元地位将会继续削弱,美元储备和结算全球贸易与资产的时代正在结束.未来,国际货币体制何去何从,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美国国际储备地位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提出了一些替代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然不如从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动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的崛起似乎对其地位产生了更大威胁.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虽然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然而要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其实力还显得不足.不过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必然,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格局已成为必然,欧元的出现将加快全球外汇资产继续向其他货币分散部署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元的单极储备格局.  相似文献   

3.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4.
陈建奇 《经济研究》2012,(4):113-123
主权信用货币是否注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面临两难,尚缺乏严格的理论与实证。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提供了新的解释,当前的美元困境也得到了经验验证。对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同时构建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和美债上限问题再次将各国目光聚焦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反思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以及其中的弊端. 金融危机前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国际谈判成果,其固有缺陷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对称(王华庆,2010),依靠美元这一主权货币对世界经济进行调节,由此美国的经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牙买加体系诞生,将解决美元本位制存在的问题和僵化的汇率制度.但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因此牙买加体系并未根本解决"特里芬两难".1999年欧元诞生,发展成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是在所谓的"后牙买加时代",储备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运行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进入新的变革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日益呈现非均衡性,造成美元国际环流异常膨胀。美元主导的储备货币体系带给储备货币发行国特有的利益,却给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带来损失。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继续维持和完善以美元、欧元等为主导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但要积极寻求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与监督机制,有效治理和监控跨国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7.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以美元为本位币、美国为体系最主要核心国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在目前的体系中关元、欧元、日元等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组合,但这些国际货币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异,美元处于支配地位,是最强大的国际货币即体系中的“关键货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五大特征,即黄金非货币化与美元主导、汇率制度弹性化、区域货币合作化、储备货币多元化和货币金融市场一体化。同时存在四大问题,即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国际货币体系流动性过剩、汇率过度波动性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寡头垄断。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努力弱化国际货币的单一性垄断,积极协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组合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美元与欧元国际储备地位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比例为64.5%,而欧元的比例为14.6%.远远低于在欧元启动时人们的预期。欧元目前的地位是否反映了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需求的比较,币值稳定性的对比,以及货币收益率的对比来解析欧元目前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国际美元作为货币形态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但其运动规律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依然存在。在信用货币时期,由于美国拥有国家信用和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美元保持了长期稳定。进入现代货币时期,随着美国的国际地位的相对削弱,美元已经变得十分不稳定,贬值趋势十分明显,美国政府的信用根基已经动摇。长期以来,美国奉行低储蓄、低利率的负债消费模式,经济上已经破产,世界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已经丧失,美元风险急剧攀升。我国政府要未雨绸缪,降低美元储备,调整对外发展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防范世界货币体系风险的能力和分享世界货币利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索洛模型和资产负债表思想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问题.文章发现,国际储备和中心国家政府债务与中心国家GDP之比必定小于某个常数,因此现有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文献以国际储备与中心国家GDP之比是否趋于有限数作为判断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标准仍有缺陷.文章进一步在资产负债表框架中引入GDP波动,构建了宏观金融风险分析框架.外围国家过量积累外汇储备,在减少储备收益的同时降低了宏观金融风险.中心国家享受了以低成本融资的利益,却可能增大本国资产负债率并引发金融风险.而且过低的融资成本可能引起中心国家的资产泡沫,并进一步增大中心国家金融风险.因此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储备体系对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都有不利之处,促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增加外围国家的储备收益,降低中心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如何构建出能够反映出一国(或地区)货币综合国际地位跨时间变化的一维量化指标是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问题.构建可以概括国际货币作为储备货币、计价货币、投融资货币应用状况的货币国际地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反映出货币的真实国际地位.基于主成分综合评价分析法,研究199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间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变动,有助于深入研究样本期不同阶段中其相对地位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恶化为金融危机,并蔓延至全球。期间,美元一改前期颓势大幅升值,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救市、外部资金回流美国等。但2009年年初至年中,美元总体又呈贬值趋势,这主要是由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等原因所造成。鉴于美国拥有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取代美元地位的货币尚不成熟等原因,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其将打击各国持有美元资产的信心,增加美元国际地位被侵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施箐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56-58,134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国际储备资产。加强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种主要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以SDR为基础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仍是一个远景目标,但是扩大SDR的使用,使之成为主权信用储备货币的有效补充,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发展研究》2012,(11):50-54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社会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国际社会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调整需要国际间的广泛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日益提高。一方面,中国的汇率制度、储备资产构成,人民币的可兑换性、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安全等日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健康与稳定。在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中,中国正经历着从规则的接受者向讨论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创造更加健康稳定的货币体系做出贡献,是中国当前正在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1.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但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更不是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对外国货币过度依赖,承受极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大量的外汇储备承受极大的贬值损失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利益首先,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减少对外国货币的依赖,减小企业和居民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承受的汇率风险;其次,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最后,随着人民币逐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其是否能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之列,尚待讨论.本文从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9.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非常明显,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藉以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本文便是以"金砖四国"作为着手点,以研究超主权货币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暴露无遗,对危机调节乏力、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国际货币优势而相继开动印钞机,将危机损失向其它国家转嫁等等不和谐现象再一次证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推进主要储备货币稳定汇率机制、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改革IMF使其更公平更加强力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