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勇毅 《广告大观》2007,(5S):66-68
背景链接:2006年1月19日,在福建雪津啤酒身上发生了惊天之举: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突然宣布,砸下巨资58.86亿元(约合6.14亿欧元)价格,收购中国福建雪津集团100%股权。2006年12月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更名为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这看似“不起眼的变动”里面,却是中国啤酒业重新布局与洗牌的暗流在汹涌澎湃。  相似文献   

2.
1993年.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尤如一匹腾空而出的黑马.突然携手国际啤酒巨头南非SAB闪电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在中国进行圈地运动式的并购.大跃进式的狂飙.转眼之间.华润啤酒集团(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的规模得到了空前飞速的提高。时下华润雪花旗下的啤酒企业已有近40家.啤酒总产能达560万吨。2003年雪花单品牌啤酒的销量超过了80万吨,2004年突破110万吨.2005年更是达到了158万吨的销量.2006年有望突破200万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3.
紫凝 《成功营销》2014,(6):76-76
正中国雄踞全球最大啤酒市场的这十年,是中国啤酒业的黄金十年,也是全球资本角力中国市场的"血与火"的十年。巨头在中国各地掀起并购浪潮,带来行业整合。而华润雪花从数十万吨到破千万吨的狂飙突进,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2):19-19
江西省地处华南腹地,东与福建比邻。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现有啤酒生产企业18家,其中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仅有1家。由此可见江西省啤酒行业实力很弱,留有较大的市场空档,为闽啤大举进攻江西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以惠泉和雪津为代表的闽啤,在江西啤酒市场上与江西地产品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相似文献   

5.
国庆前夕,福建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投资12870万元设立江西燕京惠泉啤酒(抚州)有限公司,在抚州新建年产能力10万吨的生产基地,预计新项目将在2005年8月建成。江西成为惠泉啤酒争夺市场的第二个战场。同时,福建省的另外一个啤酒巨头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声称也将要在江西省设厂。  相似文献   

6.
英年早逝的青岛啤酒前董事长彭作义先生在数年前曾经说,中国的啤酒业是"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打完老鼠打老虎"。上世纪90年代发动的中国啤酒业兼并整合战。使得在短短十数年内,曾经遍布全国的各自为战大大小小数千家啤酒企业整合到不足百家!大多曾经叱咤风云、雄霸一方的品牌大多已被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巨头纳入麾下。余者或与外强联姻,或被市场淘汰!或以攻代守、积极扩张、顽强自保。中国啤酒业大局已定,从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时期已经进入打劫、收宫阶段。主导这场整合的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轨迹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指向——南下! 广东、作为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啤酒的产量仅占全国的6.1%,利润占全国啤酒行业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一。无疑是所有有实力的啤酒品牌的必争之地! 所以,啤酒业内甚至有这样的说法: 得华南者,得啤酒天下!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消息,中国啤酒市场行业第一品牌雪花啤酒,在2011年的啤酒销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万吨。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位居全球前五。  相似文献   

8.
“横纵之谋”是访谈结束后我们汇总提炼出来的主题,指的是燕京啤酒市场广度和品牌深度同步发展的谋略。横向的,燕啤继续并购和市场扩张,投资相关行业;纵向的,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品牌形象。“横纵之谋”织就着燕京全球十强的梦想,丁总向我们透露,到2005年,燕京啤酒的年产销量将突破30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业前十名。  相似文献   

9.
除了土著品牌珠江,金威,惠泉,雪津,青岛,燕京,华润雪花,重啤等品牌也插足华南,一个东莞竟然容纳了三大啤酒品牌100万吨的产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啤酒行业唯一一家未被外资控股的本土品牌,燕京啤酒"一主三辅"(主要是以燕京啤酒为主品牌,龙头市场以北京为主,辅品牌包括惠泉、漓泉、雪鹿分别以福建、广西、内蒙古三个市场为基地向外发展)战略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青啤强身     
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山海风光和几种鲜亮的颜色让青岛享誉海内外,不过,还有一种颜色为青岛争得了巨大的荣誉,这就是青岛啤酒的淡金黄色。到明年,青岛啤酒将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这个青岛历史最悠久的品牌在不断放射新的异彩的同时,也在随时代的变迁做着舒展筋骨的强身运动。现在回首青啤在中国啤酒业整合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依然能激起人们的豪情。通过实施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大名牌“战略,今天,青岛啤酒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青啤公司已成为国内产量最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啤酒集团。目前青岛啤酒已行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50%以上。近年来青啤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抓住历史的机遇,推行了积极进取的“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目前在山东、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江苏、福建等全国十七个省市已拥有48个啤酒生产厂,占据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市场制高点,生产及销售不同档次的各种品牌啤酒。2001年公司啤酒产销量已达251万吨,拥有中国啤酒市场11%的份额,2001年销售收入为6.3亿美元(53亿元人民币)。据中华...  相似文献   

12.
明君 《成功营销》2012,(5):104-104
占据规模优势的华润雪花,在产品定位上稍微提高一点点,就意味着上亿的利润增长。2005年,在完成旗下品牌整合之后,华润雪花开始启动品牌建设,向中高端发力。2012年4月,华润雪花正式对外宣布:华润雪花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年销量突破1000万吨啤酒企业,位居全球前五。自2006年以来,雪花产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啤酒行业第一(数据来源: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这个结果对外  相似文献   

13.
建兵 《商界名家》2006,(5):36-38
外资啤酒的攻势如潮。2006年1月.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比利时英博啤酒以超过58亿成功收购净资产5亿的福建雪津啤酒.除此之外.英博还收购了珠江啤酒25.31%股权。浙江KK、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中国的啤酒业务等。  相似文献   

14.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5,(28):47-47
2004年雪津啤酒产量达到76万千升。连续两年把昔日的霸主惠泉抛在了身后。作为区域强势品牌,雪津得以迅速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市场因素最为重要,那么雪津有何操作之道呢?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9日,世界第一大啤酒商比利时英博集团以58.86亿元收购雪津啤酒(超过百年哈啤的50亿元),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的外资并购案。雪津仅用5年的时间在1.5个省(福建全省,江西占一半),从1999年销售额2亿元、亏损4千万元,发展到2004年销售额18亿元、利税6.6亿元,创造了一个堪与蒙牛相媲美的经典案例。蒙牛用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实现3年销售额达100亿元的“蒙牛速度”(全国性面上扩张),而雪津则用5年时间从濒临倒闭到企业价值达58.86亿元(深度分销高份额占有市场)。  相似文献   

16.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组建于1993年,其核心企业是于1980年建厂的北京市燕京啤酒厂。起步时该厂投资640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的小型啤酒厂,当时燕京在全国几百家啤酒企业中名不见经传。经过19年的努力,燕京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35亿元、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从1995年开始,燕京产品连续四年在全国啤酒行业保持产销量第一;1996年被国家经贸委列入国家  相似文献   

18.
天津是华润雪花的私家地盘。青岛、燕京、哈尔滨啤酒等全国性啤酒品牌的“轮番进攻”仍然无法撼动华润雪花的主场地位。天津啤酒市场的年销售容量大约为40万吨,华润雪花牢牢地守护着属于她的半壁份额(在天津市区,华润雪花的市场份额更高达70%)。金威入津使业界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津门市场。  相似文献   

19.
吴勇毅 《商界名家》2006,(5):101-103
在中国白酒市场,早过了啤酒.红酒所处群雄纷争.诸强鼎立的战国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万家争鸣万家齐放”的“群虫时代”——大大小小4万多家白酒厂,十多万个白酒品牌,“一年喝倒一个品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一个月喝倒品牌”也是屡见不鲜。然而厦金醉一个出道不到两年的白酒初出“牛犊”,以提襟见肘的资金,极其有限的市场网络,毫无知名度的品牌,创造福建白酒业一个奇迹,年销售突破千吨,香飘万里,一下子醉倒海峡两岸,成为福建乃至海峡两地白酒业一只黑马。厦金醉的成功。在业界叹为“厦金现象”。  相似文献   

20.
黄更 《华糖商情》2001,(16):30-30
西南是我国啤酒业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之一。2000年.青岛、华润、蓝剑、重啤等几个巨头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市场大战。但是,这一系列的争战对云南啤市影响不大。云南是我国啤酒工业较为落后的省份之一,2000年。云南省啤酒总产量仅为15.68万吨,在全国各省市啤酒产量的排名中位居倒数第8位。产量少、消费量也少,所以云南省并不像山西、天津那样由外来品牌居主导地位,地产啤酒就基本上满足了本省消费的需求(2000年,云南省啤酒产量还出现了负增长)。云南啤酒外来品牌很少,量也不大,不足以影响到云南啤市的品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