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裘伟 《宁波通讯》2005,(3):24-2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联动”战略,实现产业联动的现实之举,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江北区作为老三区之一,在发展服务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又有着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基础,因此要认真分析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服务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措施,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李宪建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23-126
推进海峡西岸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还存在着思想观念转变滞后、城乡结构转变滞后、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方面的障碍。文章指出,要加快环三都澳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其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夯实市场基础、加强规划引导、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生态基础、健全行业规制等方面。现代服务业事关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田区政府提出了建设“福田环CBD高端产业带”的发展理念。即:围绕CBD,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核心,推动周边工业区全面改选升级,使周边区域形成高端产业集君发展的产业集聚带。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山东省威海高新区加大了对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引进建设力度,全面推动商贸流通、旅游休闲、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以服务业的繁荣促经济结构调整、促发展方式转变、促自主创新推进、促又好又快发展。经过不懈努力.服务业在威海高新区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目前,威海高新区服务业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5.
张唯实 《发展》2007,(11):67-6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移仍然是其重要内容,但服务业跨国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6.
东吴 《港口经济》2011,(10):1-1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或区域性保险中心”,这将在更大程度和范围上推进区域保险市场的发展。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而言,建立国际航运物流区域保险中心将有力提升港口城市高端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深化内陆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省90个县(市、区)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等指标进行深度分析,浙江服务业发展整体向好,建议下一步围绕区域协调、能级提升、动能增强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推进浙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支撑。课题组基于全省90个县(市、区)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形成2020年度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评价报告。报告认为,浙江服务业发展整体向好,建议下一步围绕区域协调、能级提升、动能增强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集文化性、原创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高端区域.目前,其发展程度属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尤其是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传统产业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价值的创新有促进作用.目前来说,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创意产业的发展相对单一,大部分仅限于发展动漫游戏等软件开发行业;各地区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思路还停留在像发展工业园区那样来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状态: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机理和发展路径的认识还不全面等.  相似文献   

9.
邵长安  关欣  初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1-13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进步,推进了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对于北京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针对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及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制度相统一协调;构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能力;与服务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合理规划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北京市高技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物流区域化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银行在其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认为。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比重最大。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已进入到“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服务区域化的时代,这也是“经济一体化、物流区域化”的反映。科学地规划、系统地设计、整体地控制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原则。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可谓物流促进区域经济整合。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产业集群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有力地带动了区域发展。航运服务业存在集群现象,甚至比有些产业更具典型性,比如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伦敦海事服务集群和荷兰海运集群、初具规模的香港海运服务集群,都充分说明航运服务业的集群特性。本文试图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促进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与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杰中 《科技和产业》2022,22(5):355-361
科技服务业与区域创新系统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概述福建区域创新系统和科技服务业的基础上,阐述科技服务业耦合发展内涵,进而构建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实证分析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样本区域系统在观测期内的耦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分化明显,整体呈现出“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发展亟需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4.
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机理、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航运业的全球竞争能力。信息技术的融合、服务业内部的融合与制造业的融合促进了高端航运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可分为市场交易型与知识经济驱动型两种发展模式。中国在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介入市场交易型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大力推进知识经济驱动型航运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卓贤 《改革》2013,(6):73-79
我国大城市要在经济增速放缓期成功实现转型发展,须把握好产业升级的步骤、方向和时机。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高端化和制造业高端化是国际大城市产业调整的两个方向,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我国大城市只有经历"提二进三",即在发展高端制造业基础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退二进三",从而避免进入"过早‘去工业化’陷阱",防止出现经济失速、产业断层以及收入分配恶化。  相似文献   

16.
一、佛山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佛山市是广东省内形成产业集群较早、发展较快、特色比较显著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大小不等的特色产业集群32个。一是产业集群以内源型经济为主,形成了内源型模式,民营经挤在集群内高速生长,从而加快了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二是专业镇集群突破了一、二、三次产业划分的框架,集群内部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得到协调发展,从而驱动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崛起;三是产业集群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延长了产业链;四是配套组合、协调发展已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展形式;五是建立了以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有机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以体制的创新推进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集群经济逐步向高端产业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导航定位提出的“314”战略部署,重庆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西部开放型服务经济高地,有效集聚要素,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自身及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宁波服务业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对港城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界定“高端临港服务业”的概念之后,逐层分析了加快发展宁波高端临港服务业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从而明确发展思路,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在推动区域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发展到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程度。为了今后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十年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一、由均衡到倾斜: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的区域发展基本上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来组织和推进的,区域经济仅仅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区域经济政策已被中央政府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服务业:浙江经济发展转型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走出一条服务业与工农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才能促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